適量補硒是人類健康的福音
缺硒會引發許多病癥,人的健康長壽又需要充分的硒,因此,為了保證我國人民的健康,一定要認真認識補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這樣才能保持健康,戰勝疾病。
缺硒和補硒是世界性嚴重問題
隨著人們對硒認識的提高,許多國家都對本國的硒元素分布狀況作了普查。
美國庫伯特(Kubota)在美國設立了50個采樣點,采集了1000個樣品,公布了全國作物含硒量分布圖,把美國分為低硒含量區、硒含量變動區、含硒量適中及含硒量高的地區。有些州既有缺硒地區,又有不缺硒地區。說明硒分布的地區性是很強的。
此后,澳大利亞、新西蘭、瑞典、丹麥、挪威、芬蘭、加拿大、日本和前蘇聯等國家都陸續報道了本國各地區作物的含硒量。
現已發現,在世界上,地球表面的硒含量很少,而且分布很不均衡,在南北半球各出現一條大致緯向性的低硒分布帶,其范圍基本上為30°。以上的中高緯度,大約包括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正在這一帶內。
在南斯拉夫塞爾比亞(Serbia),1991年應用家庭預算調查表,計算分析所得結果表明:平均硒攝入量低,血清硒水平低。并認為嚴重的硒缺乏是巴爾干地方性腎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因為嚴重硒缺乏是所有地方病區唯一觀察到的共同特點。
在俄羅斯的具有高濕度酸性土壤的歐洲部分,居民血清中硒含量低,并證明血清硒水平與癌癥死亡率之間呈負相關。
在匈牙利,大豆、向日葵、大麥、黑麥等農產品的硒含量均低于其他歐洲國家的同一種農產品,研究結果顯示,匈牙利居民由于基本食品低硒而處于低的硒營養狀況之中。
阿斯塔辛植物硒,純天然萃取技術,全國咨詢熱線:400-0869-051。
按聯合國糧農組織歐洲研究網的微量元素研究計劃,研究了1989-1995年期間從德國、西班牙和土耳其收集的有代表性的膳食樣品硒含量,土耳其居民的硒平均攝入量為23-25微克/日,德國南部巴伐利亞洲的硒攝入水平為40微克/日。
芬蘭是幾乎全境缺硒的國家,發現存在嚴重缺硒問題后,先是進口高硒小麥,繼而在農田普遍施硒肥,終于使芬蘭人的平均硒攝人量達到了美國和北歐國家的推薦量。
中國嚴重缺硒 中國人要多補硒
中國缺硒很嚴重
全民補硒任務重
我國土地遼闊,地質、地貌、環境和氣候復雜,要測出全國作物、牧草中的硒含量水平絕非易事。中國農科院的科學家們組織全國力量進行了調查測定,確定有代表性的采樣點,有代表性的作物品種,在全國(除臺灣省)30個省、市、自治區的1094個縣市(約占全國的半數)布設了1782個采樣點,采集和測定了11473個作物樣品的硒含量,以及805個土壤樣品的硒含量,繪制成中國作物和牧草硒含量分布圖。
根據各地區的實際硒含量可見,我國主要作物中含硒量低于0.O5微克/克的縣有785個,即約有2/3的地區屬國際上公認的缺硒地區,詳見彩色插圖。
還可以看到不同種類作物的聚硒能力是有很大差別的。大致說來,大豆、小麥、稻谷的含硒量較高,蠶豆、豌豆、玉米較低,甘薯最低。
測定結果中還可以看到,作物中的含硒量受土壤含硒量的影響很大,同一種作物,種在缺硒地區含硒量低,種在非缺硒地區含硒量就高,這是缺硒地區人群缺硒的主要原因。面對我國是一個缺硒相當嚴重的國家,缺硒又會引起許多病癥,人的健康長壽又需要充分的硒,因此,為了保證我國人民的健康,一定要認真認識補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