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中國需要制度護航
中國創新不足一直以來被當作既成事實而為人詬病,創新能力不足、創新環境不匹配成為業界吐槽的對象。
中國創新能力真的不足么?日前,英國金融時報網發表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朱天教授撰寫的題為《中國創新不足嗎?》的文章。文章從中國近年來的專利成績、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與科技進步的關系等角度論證了中國的創新進步。中國日報網1月12日曾發表題為《外媒:中國已成創造大國》的文章,文章指出法國國際廣播電臺、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等外媒都在探討中國創造的經濟現象。
國人對于中國創新能力足與否的探討,一直存在,并且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應該說,決定創新程度的高與低有兩個重要因子,一個是創新的能力,另一個是保護創新、鼓勵創新的環境。
全球范圍看,中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都堪稱一等。從這個層面來講,中國的創新發展應該不會差。但從創新培育的環境角度來講,構成一個創新良性發展體系,需要良好的商業環境、完善的法律和有效的監管體系,這幾點構成創新發展的“鐵三角”,有了能夠發揮效用的“鐵三角”護航,中國的創新事業才能茁壯成長。
對成長中的創新企業給予呵護,是創新中國的應有之為
最近,一個被稱為喝水神器的55度杯受到社 會公眾的關注,無論是大眾、媒體都在熱議55度杯。據悉,搖一搖55度杯,能夠使開水快速降到適宜飲用的溫度。由于概念新穎、時尚有趣,55度杯一時間受到了追捧。
55度杯的火爆,在引起公眾關注的同時,也吸引了眾多山寨產品的跟風,各商家眾說紛紜,都稱自己的才是真品,一度讓消費者摸不清門路,更有不法分子利用55度杯的知名度,進行名為免費送杯實為詐騙郵費的違法勾當。
同時,55度杯的火爆也引起了一些好奇心強、有研究興趣的人士解剖杯子、分析材料、估算成本,一些人質疑55度杯298元的售價過高。然而,一個商品的價格形成涉及到多個層面的成本和利潤,研發、原材料、生產、工人工資、運輸、渠道成本、產品利潤等等。看一個產品的價格高低不能簡單地以生產成本來估算,這樣理解過于簡單粗暴。更何況產品價格的制定還需考慮產品定位、受眾定位、品牌溢價等營 銷因素。眾所周知,蘋果新推出的iPhone 6智能手機的部件和勞工成本在200美元到247美元之間,但在終端消費者需要六七百美元才能擁有蘋果手機。日本的虎牌、膳魔師、象印等保溫杯售價也大都在三四百元人民幣,其中便宜的也都需二百多元人民幣,從原材料的角度來講,莫非這些杯子的生產成本能值三四百元?
55度杯的專利擁有者北京五十五度科技有限公司稱杯子的塑料都采用食品級pp材質、304食用級不銹鋼、杯子通過歐盟ROHS標準(根據歐盟管制有害物質的限制指令(ROHS),要求消除產品中的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共6項物質,并重點規定了鉛的含量不能超過0.1%。)目前,包括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瑞典等在內的28個歐盟成員國都使用此標準。以上,這些都表明了企業不僅實現了產品創新,也體現了企業想做一個好產品的初衷。
客觀講,從杯子能夠快速降溫的產品概念來看,55度杯是創新產品,開創了一個新品類、為飲用者提供了便利,并形成火爆氛圍,甚至引起了一些外國廠商的跟風,一家中國設計企業能夠提出這樣的概念并付諸實施,還被國外模仿跟風,是值得點贊的。
指出杯子容積不夠、杯子質量較重、攜帶不便等建議,也是對正品廠家的產品更優秀的期待。但過度解讀第一代產品不足,則會扼殺中國創新企業的成長。聯想、華為、中興、格力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世界范圍內獲得認同,這些品牌的成績都離不開創新,而能夠成為國際品牌的第一代產品又有哪個是完美無瑕的?為那些還在創新路上蹣跚學步、有待成長的企業扶上馬、送一程,才是樂見創新強國的應有之為;為中國創新提供一個寬松的、包容的、勇敢的、鼓勵的、上下良好互動的商業環境和社 會體系,才是應有之為。
同樣的例子,發生在租車行業,當前滴滴打車、易到用車、快的打車等專車服務風生水起。專車服務在盤活了社 會空閑車輛的同時,增加了社 會就業,也為廣大的市民出行帶來了方便。應該說,專車模式為破解市民打車難、提供多樣化交通服務等方面提供了有效嘗試和努力探索。
但是專車行業的興起,對傳統的出租車行業帶來了沖擊,甚至一些地區陸續發生了出租車罷運的事件。專車模式被認為動了壟斷行業的奶酪,各地紛紛叫停專車,北京、上海、廣州、遼寧、山西、山東,越來越多的省份叫停專車。
但專車服務卻被市民認同,媒體也發出了不同聲音。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都肯定了專車的積極意義。交通運輸部1月8日也表態,承認了專車的積極意義。
互聯網專車服務是創新服務、是新事物,它是為滿足市民的交通需求應運而生。公眾應該對創新的企業和新事物,本著發展的角度去看待它,不要急于一棒子打死,給創新企業一些空間,吸收創新的企業的積極方面,規范其不足之處,這樣才利于創新企業的成長,才利于中國的創新發展。
創新會讓中國更精彩
創新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發展進步的動力。李克 強總理1月9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講話時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長,又要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必須依靠創新支撐。
總理希望“讓一切想創新能創新的人有機會有舞臺”的聲音猶然在耳。創新就是從滿足公眾一點一滴的新奇消費需求開始的,中華大地處處充滿無限生機和創造活力,創新驅動品牌發展、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創新驅動中國發展。中國只有創新,才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