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國環球投資:什么是猴市?
對于一些投資者而言,他們認為股市股市只有牛熊之分,而猴市卻是一個新鮮的字眼。
猴市,形容股市的大幅振蕩的情況,股市上漲叫牛市,下跌叫熊市,把這二者之間的運作狀態稱之為猴市,也就是說從大盤來看沒有一個明確的上漲或下跌方向,市場分化比較嚴重,展開的波段也較多,反復的大幅震蕩,所以就用 它來比喻股市的大幅振蕩。
眾所周知,股市的上漲離不開資金的失去,而資金也離不開信心的支持。那么,信心從何而來?答案顯然是:來自于政策經濟的明朗預期。然而,近年股市政策朝令夕改,而經濟數據又頗顯疲弱。另外,每當股市有所回暖的時候,政策面利空又會隨之而至,從而導致市場投資信心無法形成有效的扭轉。于是,猴市行情也就應運而生了。
監管層為牛市去杠桿
在近半年的時間內,A股市場出現了罕見性的上漲行情。期間,股市累計最大漲幅接近70%,并一度突破3400整數關口。與此同時,以券商、保險、銀行為首的熱點權重板塊更是出現了驚人的漲幅,而借助萬億融資融券引爆的牛市,始終讓監管層寢食難安,“去杠桿”已經成為現階段的頭等大事,也是監管層認可的健康牛市的重要前提。
因此,新華社連發4文質疑杠桿牛市,證監會開始加大新股供應量,保監會停止放水,證監會敲打券商、敲打杠桿牛市,這么明顯的政策導向,目的就是給股市降溫,這也是A股淪為猴市的最主要原因。
牛市你慢點,等一等改革
當前市場風險集聚,很多融資盤要被強制平倉,加上市場情緒波動,A股市場可能要過一段苦日子。作為龍頭的券商股,當前只有博弈的價值,缺乏投資的價值。A股走牛肯定是大趨勢,國家出臺相應政策也是希望“牛能走得慢一點”。
證監會“兩融”檢查目的有兩個:一是為降低杠桿控制風險,規范兩融發展;二是為股市降溫,為注冊制推出創造良好市場環境。
股市牛熊撕扯角力釀成“猴市”
近期猴市特征的呈現是多空博弈加劇的結果,其背后有多方面原因:1、前期央行貨幣政策為股市行情的啟動提供了資金支持;2、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放大了資金杠桿,多空雙方的博弈也隨之激烈。
在這樣的大 環境之下,一旦多空消息輪番來襲,加之非理性情緒推波助瀾,股市上躥下跳也就在所難免了。
一般來講,當經濟存在下行壓力而貨幣又相對充裕時,資本市場便容易出現異動。資金在逐利需求的驅使下,容易將消息面上的風吹草動過分放大,以至于透支未來,這是每一個投資者都不得不小心的。
A股緣何持續遭受政策市主導
對于許多資深股民而言,A股市場的暴跌暴漲并非新鮮事物,回顧A股20多年的歷史,暴跌之后往往是暴漲、暴漲之后往往是暴跌,事實已經成為A股市場的獨特景象。而之所以如此,除了全球金融市場波及等因素,追根溯源,還是A股市場政策市的本質、以及由此導致的股民跟風投機習慣所造成。
在A股市場的成長過程中,這種荒謬早已多次出現,比如面對上世紀90年代初期A股市場的持續暴漲,1996年監管層連下"十二道金牌",立馬導致A股進入暴跌通道,再如面對2007年滬指漲至6124的歷史高點時,政府通過調整印花稅等舉措,立馬再次使A股市場開始上演持續的大幅跳水。
A股暴跌暴漲值得反思
A股市場的暴跌暴漲,不僅不應是一個健康證券市場應有的市場表現,更會弱化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提供支持的應有功能,而在由政策市主導的暴跌暴漲的行情中,對于信息來源偏少、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中小投資者而言,則更是容 易遭受血洗,某種程度上,A股20多年之所以高達90%的投資者是虧損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A股市場持續遭受政策市的主導,必然會使投資者拋棄價值投資理念,而追求所謂的快進快出型的投機模式。如此,對于A股市場而言,不僅會導致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持續偏低,而且更會導致之于中長期,廣大股民會對A股市場日趨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