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7日,由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新華網、11315全國企業征信系統三家共同發起的首屆“企業征信與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行。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秘書長金德本、新華網張主任、11315董事長王端軍及國家發改委、國家工信部、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教育電視臺等領導,11315全國各地代理服務機構負責人,優秀員工代表共計500余人,一同參加了本屆高峰論壇。
論壇在嘹亮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秘書長金德本,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員宋鴻均,著名媒體人張先生,11315董事長王端軍,11315藝術大使李本松等在論壇上做了重要演講。
誠信,是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
11315董事長王端軍在高峰論壇中致開幕詞。王端軍講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主席將“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納入重點深化改革項目;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共享,“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這充分表明了政府對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王端軍講到,誠信,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石;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是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實現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社會迫切需要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對每一家企業進行全方位的監督,讓誠信經營、守法經營的企業從紛亂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讓誠信的企業因為誠信而獲得更多的客戶,獲得更大的利益;讓失信的企業因為失信而失去客戶、失去發展空間。通過建立起這樣的一個長效機制,讓每家企業重視自己的信譽,不再生產偽劣假冒商品,不再污染環境,讓市場進行一個良性循環。
王端軍講到,11315團隊,歷經十年的拼搏,借鑒發達國家征信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在各級政府領導的支持和關懷下,利用互聯網技術,創造性地建立了用大數據進行社會征信的新模式,率先在我國建立起了具有“覆蓋全國、跨行業、標準統一”和“全面、客觀、適時”等特殊優勢的11315全國企業征信系統,讓國家法律、政策、監管信息得到有效延伸,讓“信而有征”變為可能,一種非常方便的可能。
王端軍講到,2013年3月15日,國務院《征信業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后,特別是由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中央編辦聯合發布的發改財金920號文件出臺后,11315企業征信服務憑借已經建成的大數據庫和大數據社會征信模式的優勢,得到了很多地方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各地方政府有的通過出文件、有的通過會議等不同的方式給予了11315大力支持,在國家規定的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資質審核、市場準入等行政管理事項中,開始廣泛地嘗試和運用,部分地方的商業銀行在信用貸款中把11315的征信報告納入到了重要的參考之中;2012年濰坊市工商管理局率先將11315第三方社會征信數據應用到“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的申報、年檢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國家工商總局的認可,并在國家工商局的內網中發布了這一信息,向全國工商系統推薦。
王端軍講到,今后,就如何進一步利用好、發揮好11315征信平臺大數據征信的優勢,開展好企業征信與發展工作,我們還將進行深層研究,開發出更多、更貼近市場需求的征信產品和服務。此次與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新華網共同舉辦的本屆“企業征信與發展高峰論壇”,目的之一就是攜手社會各方力量,共同推動我們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進程;目的之二是因為我們11315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希望拋磚引玉,廣泛聽取大家的建議和批評,吸納大家的智慧,以幫助我們11315把征信工作做得更扎實、更實效,為我國征信事業健康發展繼續做出應有的貢獻。
強強聯合,推動中小企業品牌建設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已是當務之急。為了實現強強聯合,本屆論壇上,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和11315全國企業征信系統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中國品牌潛力榜”與“11315信用檔案”進行深度融合,通過11315平臺線上、線下向全國中小企業推出。
在國家發改委支持下,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正在推動設立中小企業銀行、中小企業(品牌)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這項工作是國內第一個以成長性品牌為主體,集品牌評價、品牌投融資、品牌咨詢與培訓服務于一體的全國性品牌培育和品牌金融服務創新工程,將為雙方合作推出的“品牌+征信”服務提供配套支持。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秘書長金德本在發言指出,綠盾征信(北京)有限公司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打造11315全國企業征信系統,難能可貴!他們所創立的互聯網大數據社會征信平臺已經初具規模,并已在全國建立了400余家代理服務機構,并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與認可,這說明,一,他們的理念、平臺架構與設想是對路的;二,社會對信用體系的渴望和需求非常大、非常迫切。中國征信業要發展,要建成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的社會信用體系,要趕上西方發達國家征信業的水平,就需要這份實干精神。
金德本指出,我國未來征信業的發展方向,將是以市場化的征信機構為基礎,充分利用好先進的互聯網大數據征信平臺,為社會提供全面的、多層次的征信服務。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研究決定,與11315全國企業征信系統,就開展“中國品牌潛力榜”、品牌評價和品牌金融服務創新試點工作,進行深度的合作。品牌評價和品牌金融服務創新試點工作是國內第一個以成長性品牌為主體,集品牌評價、品牌投融資、品牌咨詢與培訓服務于一體的全國性品牌培育和品牌金融服務創新工程,是中小企業協會響應和落實國務院2014年8月6日印發的《關于加快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的重要舉措。
金德本指出,中小企業協會和11315全國企業征信系統展開戰略合作,要充分利用好11315全國企業征信系統這個平臺,利用11315全國500多家代理服務機構的渠道優勢,為國內中小企業提供品牌評價、品牌投融資、品牌咨詢與培訓等專業服務,聯合金融機構開發利用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等方式融資,幫助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獲得進入資本市場的綠色通道,實現品牌資產快速增值。
誠信是社會的道德基礎
著名媒體人張先生發言中表示,王端軍帶領一個民間團隊在國家法律、政策出臺之前,就開始探索征信模式,并且找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征信之路,并且贏得了如此大的社會影響力,這個超前眼光和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心讓我感動;11315通過陽光的經營模式凝聚了這么大的一個團隊,一直在默默的干,已經堅持了10年,讓所有人感動,所以我推掉了今天一個重要的會議安排,來參加這個論壇會議。
誠信是社會的道德基礎,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是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石。“客觀、中立、第三方”的征信系統,能為大眾消費、企業交易、商務合作、政府監督提供有效的管理平臺,能夠實現企業不敢欺詐、不能欺詐,最終不想欺詐,從而自覺守信。社會誠信的實現,最根本解決方法是靠教育,屬于道德層面的事情。
張先生以長期從事教育和傳媒工作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了六個字:孝、義、和、情、信、德,并提出“孝為先,義為上,和為貴,情為重,信為本,德為根”的觀點。對“信”字,張先生做了重點論述。他說,我深刻的研究過11315,11315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孝、義、和、情、信、德六字要意,在這套征信系統的機制中得到充分體現,并且,得到具體化、量化,這是一項了不起的社會工程,我佩服。
張先生指出,今天我們做的征信事業是一個誠信的事業,是一個根本的事業,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在2014年6月14日,國務院發布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明確提出了加強誠信教育與誠信文化建設。在誠信教育方面,《綱要》中提出了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將誠信教育貫穿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在各級各類教育和培訓中進一步充實誠信教育內容。大力開展信用宣傳普及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村屯、進家庭活動。建好用好道德講堂,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開展群眾道德評議活動,對誠信缺失、不講信用現象進行分析評議,引導人們誠實守信、遵德守禮。
張先生指出,誠信建設需要千千萬萬做宣傳的媒體人,通過電視臺、報紙、廣播、刊物,還有新興的網絡媒體、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把誠信宣傳深入扎實地,從社會的各個方面,從每一個人,進行教育,進行宣傳。只有這樣,誠信才能真正作為社會良性發展的基石,成為每一個人取得巨大發展的基石,成為我們各項事業成功的根本。
結合征信機制,弘揚誠信文化
本屆高峰論壇,特邀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員宋鴻均做了《新常態經濟環境下的征信需求》的演講,宋鴻均對中西方誠信文化和征信機制的差異進行了比較,結合11315機制特點與西方先進征信技術的應用做了重點的闡述。論壇特邀著名書法家、11315藝術大使李本松向大家論述了傳統文化的弘揚和誠信文化建設的關系。
本屆論壇上,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秘書長金德本向11315全國企業征信系統授予副會長單位匾牌,新華網與11315全國企業征信系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新華網開辟征信頻道,力求在新華網等高端媒體的全力推動下,結合11315全國企業征信系統,在社會層面進行誠信文化和征信知識的宣傳和普及。
本屆論壇上,11315收到了李本松、郭庶英、祁留金三位書法家的贈語,他們通過書法贈語的形式,表達了對11315的贊賞和寄予的厚望。著名書法家、11315藝術大使李本松向11315贈語“國之公器,民之保障”,中國文壇巨匠郭沫若之女郭庶英向11315贈語“十年磨一劍”,新華社祁留金向11315贈語“參與征信建設,共建和諧社會”。
論壇最后,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新華網和11315全國企業征信系統聯合發起將3月15日確定為中國“企業誠信日”的倡議,通過多樣的誠信文化宣傳和誠信論壇等活動,引領誠信文化建設在全社會的宣揚,旨在踐行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目標,落實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弘揚中華民族重信守諾自律美德的基礎上,讓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調動全社會力量進行監督形成的他律,促使每家企業守法經營、誠信經營,保障大眾消費安全,提升民眾生活質量,助力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15年1月27日上午9點大會開幕式,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秘書長金德本、新華網張主任、11315總裁王端軍及國家發改委、國家工信部、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教育電視臺等領導,11315全國各地代理服務機構老總約500人,共同出席了大會。
大會進行第一項:全體起立,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大會進行第一項:全體起立,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秘書長金德本先生講話
11315總裁王端軍發言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員宋泓均博士講話
媒體張先生講話
11315藝術大使李本松先生講話
新華社祁留金向11315贈語“參與征信建設共筑和諧社會”
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弟子李本松向11315贈語“國之公器,民之保障”
中國文壇巨匠郭沫若之女郭庶英向11315贈語“十年磨一劍”
《關于發起將3月15日定為“企業誠信日”的倡議書》
一、倡導發起“企業誠信日”的原因:
誠信,是社會文明、和諧的根本,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石。“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人,無信不立;企,無信不興;國,無信不昌”。黨的十八大對誠信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指出要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
當前,誠信缺失問題存在于我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在經濟領域,制假售假、合同欺詐、偷逃騙稅等問題屢禁不止;在政府、司法領域,一些公職人員濫用公權、盲目決策、暗箱操作、徇私枉法;在社會領域,虛報冒領、騙保詐捐、過度醫療等問題也司空見慣。據不完全統計,國家每年因誠信缺失所帶來的損失達6000億元之多。“誠信缺失”已到了不得不抓、非抓不可的程度。
為深入踐行李克強總理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讓守信者一路暢通,讓失信者寸步難行”重要指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弘揚中華民族重信守諾自律美德的基礎上,讓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調動全社會力量進行監督,形成他律,促使每家企業守法經營、誠信經營,保障大眾消費安全,提升民眾生活質量,助力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實現,特倡導發起“企業誠信日”活動。
二、將“3月15日”定為“企業誠信日”的意義:
1、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1983年,由一個獨立、非盈利、非政治性的國際社團組織——國際消費者聯盟,倡導發起。
2、3月15日,為“中國消費者權益日”。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中國消費者協會,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引導廣大消費者合理、科學消費,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1987年9月,中國消費者協會被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接受為正式成員。從這一年開始,每年的3月1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及地方各級協會聯合各有關部門共同舉辦大規模的宣傳活動,運用各種方式介紹消費知識和有關法律知識,宣傳消費者的權利;喚醒、提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促進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
3月15日,已成為大眾心目中“打假維權”的“行動日”;已成為制假售假、商業欺詐等不法行為的“苦難日”;特別是中國消費者協會與中央電視臺聯合推出的“3·15晚會”,使3月15日成為了打擊制假售假、杜絕商業欺詐行為的“宣判日”,深得民心。
“天天3·15”、“天天講誠信”,已成為廣大消費者孜孜以求的一種渴盼、一種心愿。
3、2013年3月15日,為國務院《征信業管理條例》實施日。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深入發展,信息不對稱給傳統的“點對點”、“事后查處”等打假維權工作帶來了巨大困難,制假售假、坑蒙拐騙、學術不端、商業欺詐等行為屢屢出現。國務院高瞻遠矚,于2013年3月15日推出了中國首部征信業法規——《征信業管理條例》。2013年,已被大眾公認為我國的“信用元年”;3月15日,也自然的成為了我國的“信用紀念日”。
《征信業管理條例》以法律手段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賦予第三方征信機構,利用“公平、客觀、公正”的機制,將信用事件記錄到信用檔案中,供社會監督、查詢,參考使用;將傳統的“事后查處”打假維權工作模式上升到了政府督導下的“事前預警”為主、全民共同參與的立體、長效機制,讓“貨真價實”、“重信守諾”落實到每家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只有所有的企業都守信了,才能確保所有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保護和尊重。
三、聯合發起單位:
11315全國企業征信系統、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