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7日晚19:30,由廈大經濟學科讀書會、廈門定位讀書會、鳳凰網廈門站聯合舉辦的“定位與聚焦”沙龍活動在鳳凰廈門成功舉辦,會上,廈大經濟學科讀書會正式授牌鳳凰網廈門站為廈大經濟學科讀書會分會場。1月28日下午,廈門希恩公司馬上組織舉辦《定位》讀書第2場內部分享會,10多家企業(yè)主或代表到場參與,各抒己見,碰撞出許多精彩的思想火花。
在“定位與聚焦”沙龍活動上,廈門定位讀書會劉宏會長對《定位》與《聚焦》兩本書進行了簡要的介紹與解讀。商業(yè)中的“定位”概念,最早于1969年由杰克特勞特首次提出。40多年來,定位在全球得到廣泛的傳播與運用,并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如何搶占顧客心智的方法體系。定位已成為目前信息爆炸、同質化競爭時代中國企業(yè)家的戰(zhàn)略必修課。
對于定位理論,印象紅品牌李澤濤先生和就愛天然(廈門)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呂友彬先生非常認同,他們以茶葉為例做了分享。印象紅品牌或就愛天然的百分百有機茶如果要推一個新的品類,主要取決于這個品類有沒有在顧客頭腦中占據一個位置,即“心智資源”也就是定位。如果企業(yè)有很好的定位,在客戶心中有很高的心智資源,其他的資源便會向你聚集,互聯網的時代更需要聚焦,單一產品需要聚焦,平臺亦需要聚焦,例如:就愛天然定位為一家原生態(tài)天然優(yōu)品專賣店。在互聯網時代,價格戰(zhàn)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想讓客戶在多如牛毛的信息中找到你,具有決勝作用的是各企業(yè)的品牌化運作能力,包括產品的品質、市場覆蓋、消費者滿意度、品牌偏好度、品牌新鮮度等,只有調動客戶的“興趣神經”并且堅持到最后,才是贏家。
廈門海馬化妝品總經理謝建強則認為,互聯網時代仍要定位,但是應該由眾多的粉絲來定位。中國擁有龐大的互聯網用戶群體,這是電商的大機遇,2014年京東和阿里先后上市也發(fā)揮著巨大的榜樣力量,中國各行業(yè)的電商激情被充分地點燃,互聯網思維成為最大的熱詞,互聯網思維的提法打開了我們認知這個世界的視野,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商業(yè)思想和市場。小米為什么3年能夠迅速崛起?因為它有非常強大的邏輯思維創(chuàng)業(yè)團隊,可以實現產品的銷售。免費殺毒軟件,免費打車軟件,免費天氣軟件等等,但這些免費模式的后面總有盈利的模式。這些新事物每天都會無微不至地影響著我們,這些打法以前是很難找得到的。這說明什么?這充分說明了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們需要盡快地乘上快速奔跑的火車,只有如此我們才能與趨勢同行。
移動互聯網來了,市場營銷的三大基石——媒體、渠道、用戶,全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相應地,企業(yè)和品牌也會發(fā)生根本性改變。過去的媒體是單向、壟斷、高單價、必須大量投放的;今天的媒體是互動、開放、低成本、免費的、精準的。過去的渠道是實體的、單向的、多層級的、鋪貨量決定銷量;今天的渠道是虛擬的、互動的、單層的,甚至可以預售而不需要備庫存。過去的用戶是孤立的、弱勢的、基本沒有影響力的;今天的用戶是社群的、強勢的、彼此相互影響的。對此,普普數智傳播機構黃卓勤先生認為,在移動互聯時代,大家用碎片化時間在收入信息,大家更強調的是個性和體驗,在這樣的背景下,定位視乎顯得不是很可行,相反,對于定義這個事情是可以做的,因為,在這樣的背景下,用戶標簽化會是主流,我們都會被貼上很多的標簽,企業(yè)也會被貼上許多的標簽,定位的套路如今已經玩不轉了。過去營銷者用大量廣告去影響消費者,但現在人們不看電視、報紙、雜志廣告,只看手機、上社交網絡。人們在社交媒體上,更愿意相信一個大V或者是自己的朋友,傳統品牌的影響力在被迅速地弱化。你可以回想自己最近一次的網購體驗:也許是因為自己信賴的人說好,你就在手機上直接下單購買產品,整個過程甚至連品牌的名字都不知道,這也被稱之為“猛戳經濟”。
而廈門希恩石材公司總經理鄧小忠先生則更贊成由國內知名品牌專家李光斗提出的插位理論。插位是指通過打破市場原有的競爭秩序,使后進品牌迅速成為行業(yè)領導品牌的品牌營銷新戰(zhàn)略。插位戰(zhàn)略強調的是如何使品牌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消費者的內心、并要名列前茅、享受盡可能大的市場份額、進而成為行業(yè)的翹楚。在中國要想異軍突起,就不能墨守成規(guī)。只有采取插位理論,以顛覆性的品牌營銷改變現狀,才有機會再重新排序中另立山頭、獨辟蹊徑,迅速成為行業(yè)的老大。如果你總是循規(guī)蹈矩、亦步亦趨,你就會永遠跟在別人后面吃塵土。
百迅時尚女裝的曾偉剛先生非常看重朋友圈和粉絲的平臺經營,曾偉剛做了八年的女裝,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在百迅時尚女裝的單店盈利能力較強,真誠踏實的作風獲得了很多朋友的認可。有句話,沒有一條道路通向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將精力聚焦到決定企業(yè)增長的關鍵價值鏈環(huán)節(jié)及要素上,守正出奇,用符合商業(yè)邏輯的方法創(chuàng)造優(yōu)秀業(yè)績,才是今日中國市場中的大小企業(yè)由小變大的不二法門。缺乏這種洞察與能力的,規(guī)模再大,也不是笑到最后的保票。
“人人投”廈門分站總經理吳文華先生擁有國內第一家實體融資店鋪,為草根天使投資人尋找優(yōu)質項目,為項目方快速融資開分店的股權眾籌平臺,為投資人和項目方搭建一個新來、高效、安全的投資融資平臺。他認為,股權眾籌的魅力不在于單一的資金籌集,更是資源籌募。假如一個項目有100個股東投資這一家店面,那這一百位投資人的宣傳力度和推廣力度遠遠比一個人開店要大的多。他們才是真正的粉絲,會全身心的幫您推銷,生意就有可能比原來好做很多。
金融危機過后,經濟環(huán)境不佳使得尋找資本變得困難,缺乏經驗的小企業(yè)更難從銀行或基金那里得到投資。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眾籌應運而生。眾籌的出現讓小微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能夠通過網絡平臺或者朋友圈找到很多愿意幫助它的小額投資人。在美國,這些投資人的最初的目的大多是幫助創(chuàng)新或實現理想,而不是尋求利益回報。而后來,以回報為基礎的眾籌在美國獲得了巨大成功,顯示出公眾渴望通過購買產品或者捐資的形式來支持創(chuàng)新。
我們的整個社會正在飛速社群化,反映在商業(yè)上即商業(yè)正在成為社群商業(yè)。工業(yè)社會以麥當勞和可口可樂為代表的圖騰中心化的商業(yè)時代正在發(fā)生崩解,那個時代的前提是任何商業(yè)企業(yè)只要好好做,只要產品足夠好,原則上可以賣給世界上每一個人,賣到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那是在大眾傳播工具配合下的工業(yè)社會的一個前提。
如今呢?有蘋果就會出來三星,有三星就會有小米出來攪局,有小米還不能忽視一個角落里的一個叫魅族的手機的狂熱愛好者族群。有這些東西,還不能排除一些小型的物種,像大可樂,還有老羅的錘子手機出來攪局,整個市場正在發(fā)生崩潰。因此,未來的每一種商業(yè)都必須主動去迎合社群化的社會分解的后果。未來的商業(yè)時代,將會是拼粉絲的天下。工業(yè)時代,你只需要有顧客和用戶即可,而未來的商業(yè)時代,如果沒有你的社群,沒有你的粉絲,那就等于坐以待斃。(廈門《定位》讀書會 廈門希恩 鄧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