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從出現之初就以高收益俘獲了不少投資者的芳心,也有部分投資者說:“P2P收益率不到年化30%,就是耍流氓。”由此可見,P2P投資的高收益已經深入部分投資者的心中。有數據顯示,部分P2P平臺上線至今一直以高收益穩定著部分投資者,但這樣的高收益可以持續么?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P2P行業我們不難發現,P2P展露頭角之初吸引了不少線下小貸企業開展互聯網端業務,這部分企業寄希望于利用互聯網技術解決企業資金流動性問題以及注冊金杠桿問題。因此,一時間民間借貸的線上化成為了各地小貸企業轉型的方向。隨著市場的不斷深入發展,P2P從業機構的增多以及國字號、銀行平臺的加入,使借款人的借款渠道增多。渠道的增多為P2P行業帶來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市場競爭。在這種情況下,供需決定價格、風險決定價格。因此,我們從數據上可以看出P2P行業整體的年化收益逐漸走低。
從借款端來看,渠道的增多,帶來的是更多的選擇。對于任何借款者來說,在眾多選擇中,毫無疑問是選擇借款最為低廉的渠道。對于借款人本較高的平臺而言,要維持較高的收益必定要面對風險相對較大的客戶,這就對平臺的風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若平臺風控跟不上,帶來的必將是大規模的壞賬。
從幾個較大的P2P平臺中我們也不難發現一些提前降息的,例如陸金所、錢多多。
綜合多方面因素來看,P2P行業的高收益必不可長久,降息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