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當天,央行發布降準公告,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各路分析師一致認為,央行釋放流動性,銀行不差錢,資金的成本降低,從而拉低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其實,2014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已經節節下滑。
普益財富統計顯示,2014年較2013年銀行理財產品數量上漲39.28%,但收益率卻節節下滑,其中,國有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從1月的5.51%下滑至11月的4.42%。伴隨著此次降準,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還將繼續走低。銀率網分析師殷艷敏表示,此次央行降準從長期來看,以固定收益類資產配置為主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依然是以下降為主基調。
根據記者的調查,已有部分銀行主動調低了即將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恰逢春節,投資者剛領了年終獎,卻遭遇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下降。為了鎖定收益,央行的降準消息一公布,招財寶平臺上2年期7%高收益理財產品頓時遭遇投資者瘋搶,瞬間被秒殺。這是部分嗅覺靈敏的投資者對降準的第一反應。
不僅僅是招財寶,記者了解到,比招財寶7%收益更高的產品更是供不應求。比如多盈金融旗下盈理財平臺常常掛出來的8%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額度異常緊張。據記者了解,盈理財幾乎每天都會有8%的銀行理財產品,而且是1元起售,也是業內較早推出理財團購業務的平臺。
對此,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咨詢了多盈金融的客服,“因為我們起點低,受眾用戶群體多,央行降準后第二天,8%的產品的團購募集規模是此前的三倍多,小金額的用戶數量明顯增多。”
記者發現,盈理財除了8%的銀行理財產品外,還推出了收益更高的萬元起點的信托。央行降準不僅推動了高收益銀行理財的募集,還推動了信托團購。“因為信托產品收益多在9%-10%,比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高出很多,而且盈理財是萬元就可買信托。雖然沒有8%的銀行理財火熱,但這兩天購買盈理財的團購信托產品比降準前明星增多了,大約增長了一倍。”
分析人士認為,流動性放松會成為未來的趨勢,為了享受高收益,投資者就應該當機立斷選擇長期理財產品,比如信托產品。若買不起信托,可選擇像盈理財這樣的信托團購平臺,從而鎖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