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黨的“十五大”提出“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到“十六大”提出“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再到“十七大”提出的兩化融合,既“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顯然信息系統已經成為工業領域創新的首要推動力,移 動互聯大趨勢下,推動互聯網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兩化融合,是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根本。
移 動互聯成趨勢中國制造三轉化
互聯網進一步向制造業環節滲透,過去的制造業只是一個環節,著名的微笑曲線最低點在制造環節,但隨著移 動互聯網和工業的兩化融合,它的含義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它會打破工業生產的全聲明周期,從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營 銷、服務構成了閉環,徹底改變工業的生產模式。
第一,制造業服務化。制造業服務化是制造企業為了獲取競爭優勢,將價值鏈由以制造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轉變。一是內部服務的效率對制造業企業競爭力來說日益重要;是與物品相關的外部服務對顧客來說復雜性和重要性日益提高。由此引發制造業在項目管理能力、客戶關系管理能力、內部流程效率、物流協同能力、售后服務跟蹤與處理能力等內部管理能力方面,急需得到質的提升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
第二,個性定制化。按照客戶需求進行生產,以滿足個性化需求,企業實行定制生產必須在管理,供應,生產和配送各個環節上,都必須適應這種小批量,多式樣,多規格和多品種的生產和銷售變化。這樣的趨勢必定導致企業需要在訂單處理能力、生產制造能力、物料供應能力、庫存管理能力等方面來進行再升級以滿足需求。
第三,眾包設計化。在這個以用戶為核心的移 動互聯網時代產品設計上將會更加強調用戶的參與,尊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以海爾公司為例,他們建立了開放創新平臺,面向全球的設計資源和用戶需求,征集產品解決方案。協同制造能力的有否直接決定了制造企業產品是否滿足市場需求。
深度兩化融合鼎捷助力制造企業轉型升級
從德國工業4.0到美國工業互聯網再到與中國兩化融合疊加互聯網化浪潮的獨特節奏、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進程、中國移 動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都為制造企業提供了機遇和挑戰。我國制造企業是否能在移 動互聯網浪潮中脫穎而出,抓住新一輪行業洗牌機遇,信息化是其能重新獲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工具。
信息技術在企業技術研發、生產、企業營運等能力提升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幫助制造業解決因趨于服務化、個性定制化、眾包設計化而衍生的一系列新管理議題。現今,信息化與研發設計融合正成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把信息技術“嵌入”到產品中,提高了產品的信息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促進了產品升級和更新換代。信息技術融入研發設計的各個環節,縮短了研發設計周期,降低了研發設計成本。信息化與生產制造的融合促進了工業的精益生產。信息技術融入生產過程,實現生產過程的柔性制造和敏捷制造,有助于實現對生產控制的智能化和精準化,促進了精益化生產;信息化與經營管理的融合成為企業管理升級的重要手段。通過應用企業資源規劃(ERP)、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可以實現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三流合一”,在降低成本、減少庫存、提高產品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國內制造業信息化領域的領軍企業,鼎捷軟件承載著中國制造強國的夢想。在“兩化融合”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鼎捷有責任也有能力幫助廣大制造企業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產業轉型,向智能制造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