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去日本買馬桶蓋”的帖子相當的火,其出處是財經作家吳曉波的一篇文章,大概內容為他和同事去日本買了一些很好的產品,包括電吹風、電飯煲等等,甚至還包括多功能馬桶蓋。他認為這些東西雖然價格比國內要高,但是功能更加豐富、質量也比中國的好。他的主要觀點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反向,要向日本人學習,專注的把普通產品做的精益求精。
如果把這類問題延伸到中國火爆發展的p2p網貸行業中,基本會演變成這樣的一套理論,外國人做網貸就是網貸,是信息中介,而一旦流落到中國,則表現出了五花八門的行業現狀。
先排除掉此種觀點影射出的“崇洋媚外”情緒,單就客觀評價一下中國的p2p,是不是真需要一個“馬桶蓋”呢?
筆者認為答案是肯定的。雖然無論是競爭需要,還是行業監管要求,網貸行業在中國要想長遠發展,必須不斷創新。可很多網貸平臺都沒真正理解創新的真正含義。不少平臺負責人總是用不成熟的信貸模式、不規范的業務發展和不透明的收益機制來上演一出又一出“不作死就不會死”的鬧劇,殊不知,他們完全忽視了網貸發展的本質要求:在穩健發展的基礎之上,更好的服務小微企業。如何才能穩健發展?像上海知名平臺錢多多就很好的詮釋了答案。那就是在中國社會信用體系不完善的環境下,堅持采用房產抵押貸款模式,通過經驗積累不斷完善自身的風控水平,即使是需要創新,也更多的會應用于技術創新,而非看不懂的模式創新。
對于投資人來說,他們需要在國內的低利率時代找到一款合適的理財產品,網貸是現在不錯的選擇。而如果行業內繼續扭曲網貸的本質,在有更好的選擇時,他們一定會棄之而去,然后尋找更好的產品,尋找更好的“馬桶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