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際在于春,農民開始春耕,這個季節對于中國人來說是幸福、希望的開始。”泰國副總理威沙努•戈岸說。
泰國的中國春節慶祝活動在曼谷拉開帷幕。中國文化部派出大型藝術團訪泰,為泰國民眾獻上中國文化表演。此外,有著濃郁中國民俗風情的北京市東城區地壇文化廟會也首次來到曼谷。出席開幕系列活動的泰國總理威沙努•戈岸動情講起了自己與中國春節故事。
“記得在我小時候閱讀中國有關的書籍時曾看到過,每年開春的時候,中國的老百姓都會為迎接春節這個著名節日而舉國同歡。當時不明白這是為什么,因為在泰國并不像中國一樣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而中國人這種舉國歡慶的習俗給泰國帶來了很多變化,比如很多商店都關門,一關就是10天,小時候的我想買零食都沒得買。所以春節到來前10天,我的父母就開始在家囤積生活用品與食物。”
與泰國總理不同,泰國當地志愿者親身感受中國文化還是第一次。
oile是一名大四女生,通過曼谷中國文化中心來到了志愿者團隊。顯然,oile做過充足功課,主動選擇做都一處志愿者,“邊翻譯邊試吃很不錯”。oile中文很流利,在100多人的志愿者團隊中出類拔萃,她參加本次活動的最大愿望就是想為家人制作中國味道的燒麥,“但是太難了,不過還好,還有一周時間可以學”。
與oile一起做志愿者的還有title,一位22歲的曼谷當地大學生志愿者,“這是中國最棒的剪紙大師徐陽,不久前剛剛為泰國前副總理披尼現場制作了剪紙頭像”。他熟練地向觀光的人群介紹北京剪紙。咨詢的游客很多,title一直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我非常喜歡中國傳統文化,這次活動對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我現在已經差不多能分清這些剪紙作品了。”略有小成,title顯得很興奮,他的榜樣是張華強,本次活動的首席翻譯師。
張華強曼谷本地人,廣西大學中文系研究生,每天都會通過新浪、網 易關注中國的最新消息,寫得一手漂亮的漢字。“不僅僅是年輕人,泰國人學習中文的熱情都很高,如果精通中文,收入就會高出很多”,據了解,title月收入超過了2萬人民幣。張華強很喜歡中國的小米,多次托人搶購米note。
“這個廟會很有趣,如果明年再來到曼谷”,title表示,畢業前還會做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