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媽洗腳的時侯,我媽笑著說俺兒終于懂事了,沒白養。我抬頭看見我媽的眼圈紅了,還含著淚水。雖然我媽在流淚,我知道他們內心是開心的,因為自己的孩子懂事了。看到了父母欣慰的笑容及眼角的淚花,我內心很溫暖,作為兒子的我讓爸媽心里有了安全感。”唯創集團來自無錫的員工車清遠動情地說。在唯創集團董事長王振的號召下,過年回家的車清遠特地為爸媽洗了一次腳。
為了將孝文化發揚光大,大年初三,在唯創集團董事長王振的大力倡導下,集團7000多名員工參與了“我為父母洗腳”的孝老活動,活動期間涌現出了許多孝感父母、催人淚下的感人事跡。由此,每年的大年初三成為唯創集團“我為父母洗腳”日,也是唯創集團的“孝老日”。
百善孝為先。唯創集團是中國養老領導品牌,以打造世界上贍養老人最多的機構為愿景,首創居家養老O2O模式,打造了幸福9號網上商城、幸福9號老人樂園、幸福9號社區服務店三大平臺,以互聯網思維和金融思維,為2億中國老人創造一個幸福的世界。
兩位80后創始人——董事長王振、總裁王磊兄弟倆出生在著名的孝鄉——山東聊城韓屯鎮,這里也是著名的魯義姑“舍子救侄”故事的發生地,孝文化傳承已有千年,兩人從小就受到“孝文化”的熏陶,將孝敬父母、關愛老人視為天經地義的事。
在唯創集團內部,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孝”故事。當年,王振做廚師時每月工資僅有400元,卻將一半用來孝敬父母,剩下的200元中的100元用來資助弟弟王磊讀書。王振為了延續這個優良傳統,幫助員工盡孝,向每位員工父母發放每月200元的孝工資,如今已持續多年。僅2014年,唯創集團向員工父母發放的孝工資高達1680多萬元。
王振認為,“孝文化是唯創集團的根基。唯創人的使命是讓天下老人幸福就好,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和溫暖。如果唯創人都不能做到孝敬父母,怎么能將老人當成父母一樣看待?孝是發自內心的。如果說孝工資是唯創在物質上幫助員工盡孝,為父母洗腳則是唯創要求員工在行動上盡孝。”
洗腳活動自正月初三啟動以來,短短幾天時間就在員工心中引起了強烈的沖擊波。大多數員工一輩子從未給父母洗過腳,此次為父母洗腳活動,不僅圓了他們盡孝的心愿,讓他們深切體會到了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可貴。
唯創集團包頭的經理人劉芳說,“春節這幾天很少看電話、玩微信,我很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感謝董事長號召的這次活動,讓父母感受到了我們沉甸甸的愛。今年的目標很多人都定下了要帶父母旅游,這絕不是隨口一說的承諾,而是必須實現的目標。”
唯創集團的寧夏員工武成感慨地說,“今天回家第一件事情是給父母洗腳,這也是我28年來第一次為爸爸媽媽洗腳。之前一直把對父母的孝心停留在口頭上,而實際就沒有實行過。進入唯創之后,董事長和總裁的人生經歷和企業文化感染著我們這群年輕人,使我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標。”
一些唯創集團的員工剛聽到董事長王振將每年大年初三定為洗腳日時感到新奇,但隨后他們就理解王振發起此項活動的良苦用心。來自濟南的王健說,“當董事長提出所有人必須給父母洗腳而且要上傳照片時,剛開始感覺有點別扭。但當我給父母洗腳的那一刻,我終于明白,董事長是在指點唯創人,讓孝心愛心逐漸成為一種習慣,最終做到任何時候都發自內心,自然流露。”
許多唯創集團的員工不僅自己給父母洗腳,也發動孩子給爺爺奶奶洗腳。給父母洗腳,感動的是父母,影響的是后代。孝是可以傳遞的,每一次給父母洗腳都能影響到下一代。“當我給我的媽媽洗腳的時候,我的兒子也在身邊,那時候他很小。他說了一句話讓我記憶很深,兒子說媽你給我姥姥洗腳,我給你洗腳!昨晚上看到很多孩子也在學父母的時候,心里感覺董事長的洗腳文化感染了多少孩子!唯創的文化讓更多的父母感到孩子在咱們的公司學會了做人,學會了做事,把孩子交到公司放心!”一位員工感慨地說。讓孝傳統,讓愛恒遠。一次洗腳活動,傳承的是千年的孝文化,收獲的是感動和溫暖。
孝敬父母的方式有很多,為什么選擇為父母洗腳的方式?唯創集團董事長王振說,“唯創的員工大多是80后、90后,他們的成長環境與上一輩人大不相同,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有個性,關注自我。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們不缺吃、不缺穿,甚至也不缺錢,缺的是溫暖和感動。這些80后、90后的年輕人如果放下自尊為父母洗腳,就能讓父母深切感受到子女的孝心,拉近兩代人的距離,讓他們體味到家的溫暖和幸福。”
在王振看來,洗腳文化是唯創集團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唯創集團的愿景是打造世界上贍養老人最多的機構。要員工贍養老人,就要先從員工孝敬父母開始。我們要做的不只是倡導、提倡孝文化,更是督促員工將孝敬父母、贍養老人落到實處。一次洗腳活動是遠遠不夠的,為父母洗腳是唯創人每年春節回鄉省親要做到的事。只有這樣,才能讓員工孝敬父母成為一種習慣,繼而在公司內部形成一種風氣,最終形成一種文化。”
王振在談及為何將每年的大年初三定為“我為父母洗腳日”的原因時強調,“我們不是在做秀,而是在建立‘孝’的企業文化。這是立足于長遠的大事,必須長期、持續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