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國家七部委將聯合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作為河南鄉村旅游的樣本縣,地處伏牛山區的欒川縣發展鄉村旅游十余年,帶動全縣三分之一、約10萬農民脫貧致富。農民六成以上純收入來自鄉村旅游,2012年該縣又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鄉村旅游升級版的“全域旅游”模式。隨著旅游消費的興起,以核心景區帶動鄉村旅游發展的扶貧模式,不僅在助推深山地區脫貧富民方面,而且在引領縣域轉型、推動就地城鎮化方面潛力巨大,鄉村旅游作為“牛鼻子”推動深山縣域綜合發展的作用正在日益凸顯。
——景區帶動 快速脫貧
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的欒川縣,1986年就被確定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線。全縣80%的面積為深石山坡,200多個行政村被分割成2136個自然村,散布在8550條溝岔中。而僅僅十余年時間,因為鄉村旅游的興起,這個貧困縣的農村面貌便得到了極大改觀。
數據顯示,2013年,欒川縣年接待游客數量已達88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37億元。全縣14個鄉鎮中,11個鄉鎮從事鄉村旅游,創建旅游專業村25個,直接或間接帶動農民10.2萬人,約占全縣農民的三分之一,6300元的農民純收入中,65%來自于鄉村旅游。
欒川縣旅游工作委員會主任孫欣欣說,欒川農村面貌的改觀,既有旅游消費興起的機遇帶動,但更重要的是對縣情和解決貧困問題的重新認識。據介紹,由于自然環境惡劣,旅游開發前,欒川縣的主導產業只有工礦業和農業,且分工明確,工礦富縣,農業扶貧,但工礦業就業容量有限,全縣34.5萬人,30萬人為農業人口。而依靠農業扶貧也幾乎難以實現。

貧困的另一面卻是全縣生態旅游資源突出。全縣共有林地296.6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82.4%,居河南省第一位。2000年,為應對財政收入入不敷出的窘境,欒川縣依托工礦業的民間資本積累和豐富的生態資源,由政府主導對國有林場進行產權改革,在國有林場地基礎上先后培育出14個核心景區,其中5A和4A級景區7個,位居全國縣域首位。

——生態富民 就地實現城鎮化
鄉村旅游的興起,不僅能幫助農民迅速脫貧,還可以依靠旅游人群的集聚,帶動城鄉收入、公共服務和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以此探索建設一條山區縣域的就地城鎮化之路。

廟子鎮莊子村2008年依托龍峪灣景區以鄉村游起步,僅僅六年時間,記者在這個村看到,二層至三層不等的豫西民居由專業機構統一設計、統一規劃,散落在550畝的花圃中,全村不僅配備600個垃圾桶,還有一個150噸產能的污水處理廠,基本構建起了一個小城鎮雛形。村支書溫天序說,全村每年的游客數量數以萬計,旅游旺季全村雇傭的外來服務人員就達400多人,264戶的村民擁有150多輛轎車,脫離農業投身旅游的村民,“比城里的生活還好”。
而在旅游起步較早的重渡村,村支書賈文獻說,截至2013年,全村376戶擁有的轎車數量也超過了150輛,村民資產超億元。因為人群的集聚,村內先后開設了三家銀行機構,數十戶旅游致富的村民將農家賓館出租轉讓后搬入縣城,自主創業。

旅游人群的集聚也讓一些在城鎮化中可能消失的鄉村重新煥發活力。只有300多人的石廟鎮楊樹坪村是河南省海拔最高的村莊。村主任孔明獻說,旅游扶貧最大的好處是讓老百姓不用背井離鄉就能實現脫貧致富。2003年旅游開發前,全村不通大路,村民到鄉鎮要翻越幾十公里的山路,由于條件惡劣,30年來,年輕人都離開,只剩下了老弱病殘。2003年伏牛山滑雪度假樂園在這個村開建,十年間村民收入由不足千元增長到5000多元。2012年底,全村農家樂統一改建,人口不減反增,多出來了30多口。
數據顯示,近年來,受旅游帶動,欒川縣城的面積由4.2平方公里擴大到了11.3平方公里,但受制于地理條件,未來城市規模增長的潛力十分有限。欒川縣委書記樊國璽說,鄉村旅游發展帶動的小城鎮模式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有助于山區城市克服承載能力不足的先天缺陷。以旅游人群集聚帶動小城鎮居民生活和公共服務的提升,為山區城鎮化提供了借鑒。
——全域旅游 引領綠色轉型
國家旅游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數量已達9.6億人次,年收入約2800億元,直接從事鄉村旅游的農民約3000多萬。全國已形成10.6萬個鄉村旅游特色村,180多萬個鄉村旅游經營戶。

受訪的基層人士認為,隨著旅游消費的升級,鄉村旅游的潛力仍待深挖。2012年,欒川縣經過前期調研將“全景欒川”工作提上日程,率先在全國提出打造鄉村旅游升級版的“全域旅游”模式。即以旅游工作引領三農、工業、城建、文化、城鎮化等主要工作,推動旅游工作由單個部門向社會綜合管理轉變,將全域打造成集旅游、休閑度假、養老于一體的復合型旅游目的地,以推動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
按照欒川縣編制的《伏牛山休閑度假區規劃》,未來欒川將推進核心景區與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建設若干“旅游景區+風情小鎮+特色農莊”的景觀廊道。樊國璽說,全域旅游的新模式或將為山區資源型大縣探索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

大規模旅游大開發之前,和眾多山區縣類似,欒川縣幾乎以工礦業為生,鎢鉬采選和粗加工一度占據縣域經濟的90%以上。而經歷十余年發展,欒川縣經濟結構開始逐漸改變。2000年,欒川縣旅游收入僅為5000萬元;而2013年,欒川縣生產總值144億元,其中旅游收入已達37.2億元,占全縣GDP的比重接近20%,以旅游為龍頭的三產服務業稅收對財政的貢獻率也達到了13%。按照欒川縣測算,“十二五”末,全縣旅游收入有望達到100億元,占GDP的比重也將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