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過完元宵才算真正過完年。熱鬧的羊年春節精彩紛呈,小編在此不辭辛勞為各位看官“搬磚”,喜氣洋洋的春節看點頗多:不搶網絡紅包請回火星、不拍全家福要挨批、吐槽春晚成“便飯”、被逼婚一族“鬧起義”、面對“鄉變”大家有話說……這些現象背后,也反映出當下社會發展的問題與趨勢。
關鍵詞一:搶紅包
從以往的“你發了多少紅包”到今年“你搶了多少紅包”,網絡紅包成為羊年春節最熱門話題之一。各路商家豪擲數億給網民發福利,盡管質疑聲一片,但網絡紅包這一創新互動方式,讓春節變得更“數字和時尚”。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除夕當天,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10.1億次,是2014年的200倍,QQ紅包收發總量6.37億個,搶紅包人數為1.54億;支付寶紅包收發總量達2.4億個,總金額達到40億元。
網絡紅包的走俏,為傳統年俗注入新活力,在網絡潮流的帶動下,核心民俗卻并沒有被改變,只是通過線上線下,將歡樂吉祥擴展到更為廣闊的虛擬空間。
關鍵詞二:拍全家福
如果說“搶票”是年前最火熱的社會話題,那么“全家福”則在羊年春節與“搶紅包”并列成為最火熱的話題,引發全民熱議。據央視羊年春晚數據顯示,2015羊年春晚當天曬出全家福的全國觀眾多達3130萬人。百度指數顯示“全家福”關鍵詞在春晚當天達到歷史峰值。而羊年春節期間,新浪微博“全家福行動”相關話題閱讀量近3億人次。
2015年伊始,由白酒品牌金六福酒攜手公益名人鄧飛、微公益等各方力量共同發起的“2015全家福行動”,號召大家春節回家拍張全家福。活動不僅獲得楊冪、李詠、李云迪等名人聲援,更引發了明星、各路網友紛紛曬全家福的熱潮。在這股暖心潮流的影響下,諸多商家也打出“全家福”這張溫情牌,“春節回家拍張全家福”也成為了億萬網友春節期間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由金六福“2015全家福行動”征集來自山東青州的秦氏四世同堂全家福,亮相羊年春晚上的“全家福”環節,更是將“全家福行動”推向了最高潮。這個五世同堂的大家庭,54個兒孫遍布世界,這家人在羊年春節臨近之際,從五湖四海紛紛回家,難得團圓聚首,他們拍下這張全家福,定格幸福時刻,小編相信這也是給家人最好的新年禮物。
關鍵詞三:“槽”春晚
春晚作為中國人除夕夜的“精神年夜飯”,總是備受關注。雖然每年籌備都嚴陣以待、精心排練,但最終還是難逃被吐槽的結果,2015年央視羊年春晚收視率創下新低,各路網友腦洞大開,開啟歡樂圍觀+吐槽模式。
事實上,從1983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第一屆春晚算起,春晚已經32歲了。與往年相比,羊年春晚與移動互聯網緊密結合,首次推送到境外網站,并且加入了微信“搖一搖”元素,更加注重與觀眾的互動,這些都是創新、可取之處。
關鍵詞四:“反”逼婚
“逼婚”是每年春節的主力話題之一,80后淪為婚姻“老大難”,90后晉級“晚婚”人群,網友紛紛感慨,越是臨近春節越是“恐歸”。去年流行“租個女友(男友)回家交差”,今年則開始流行各種應對“逼婚”的攻略,爆笑視頻《春節反逼婚攻略》的走紅,著實緩解了眾多大齡青年的焦慮心情。
傳統觀念與“新一代”婚戀觀的短兵相接,歸根究底還是需要“溝通”。子女與父母真誠溝通,父母尊重子女個人選擇,避免以“愛”的名義增加彼此負擔。
關鍵詞五:返鄉記
春節期間,一個上海大學博士生的返鄉筆記《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么》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體瘋傳,引發網絡海量點擊,圍觀,更多的人認為“這篇返鄉手記讀起來還是蠻真實的”,“真實有同感”……隨后一系列返鄉筆記出現,它們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對城鄉差距的語境下農村的環境、文化生活現狀、新時代下農村大學生的人文精神面貌等進行了解讀,引發了眾多遠離故鄉奮斗在外的游子們深切的情感共鳴。也開始引發更多人對農村現狀的關注與思考。
毫無疑問,返鄉筆記如此集中地引發共鳴,除開春節這個特殊的節點之外,很大程度來自于游子們濃濃的鄉愁以及對春節返鄉的渴望。那些由老人、藍天、土坯房交織成的“鄉愁”;那些傳統習俗和淳樸民風也只有返鄉才能真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