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的誕生讓許多人眼前一亮。這種基于互聯網成長起來的新興影視藝術模式在它誕生之初就表現出了非凡的傳播能力和營銷能力。全社會都在看著微電影,期待它能開啟一個新的藝術和營銷模式革新的時代。
藝術和營銷,看起來似乎是兩個互有矛盾的方面,但是無論如何,云南微電影要始終把握著社會對于其的正能量要求,用微電影去表現云南的文化,展示云南的精神,宣傳云南那些美麗的故事。
藝術營銷藝術
我們在提及微電影時,總是會說微電影產業。微電影產業這個詞組中,“微電影”是藝術,“產業”是商業,因此,微電影產業必須要實現藝術和商業的融合。這是一個很難平衡的的問題,但是昆明微影創意科技有限公司和花樣云南新影視創作園始終都還在堅持,努力探索其平衡之道。
在藝術上來說,他們從云南的民族文化中汲取養分,并對傳統的影視藝術進行了創新。到目前為止,昆明微影創意科技有限公司和花樣云南新影視創作園都是以云南的民族文化元素來作為創作素材的,其中很多都是鮮為人知的。例如,在《白衣情》中提到的傣族的蝴蝶舞、《鮮花天堂》中昆明這座城市和彝族斬不斷的情緣和講不完的故事、《黃衣愛》中黃衣佤族感天動地的愛情婚姻故事。
在創作手法上,他們大膽創新,突破了傳統的影視劇的情節論,走向劇情。從場景轉換、情景推進上移開鏡頭,而把目光重點放在了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情緒轉變上來。例如,《致拉祜人的一封信》中,脫離開背景,影片最基本的只有一個主要的等待場景,但是就是在這個場景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的人物的情感跌宕起伏,推動全篇的情節發展。
通過這種高水準的藝術創作,微電影實現了營銷云南的目標,完美的在藝術和商業中找到了平衡點。
昆明微影創意科技有限公司和花樣云南新影視創作園采取的方式是提升營銷的水平和要求。首先是他們直接將營銷的對象提升到云南全省的民族文化元素的水平上。民族文化本身也是藝術的一種。所以他們其實是在用藝術營銷藝術。包括一些民族文化中的一些工藝,都有了一種藝術的水準。
我們可以看到,《白衣情》中的提到的傣族手工造紙,其實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是屬于工藝類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的精髓,即使是類似于手工造紙這樣的工藝類非遺,其實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傣族人家再做出了漂亮的手工紙后,都要送一部分到佛寺去供奉,而且傣族很多的史書、敘事長詩等等都是依賴手工紙記載的。它們往往數百年不會腐爛。
秉持藝術精神
雖然微電影選擇了用藝術營銷藝術,但是需要時刻警醒的是,微電影必須要時刻秉持藝術的精神,那就是建立公平公開的平臺、機制和科學的評價體系。
目前微電影還沒有一個公認的行業標準。當然,建立一個科學的公認的行業標準需要時間,一方面是行業內的人員自我探索并互相碰撞交流,另一方面是需要從業人員和觀眾不斷的互動交流,通過觀眾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認識。
在這個時候,公平公正的精神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只有在公平公正的氛圍中,微電影的評價標準才能不被扭曲,將觀眾的反應準確的反饋給創作者,同時也能給其他的觀眾一個正確的引領。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中國電影普遍被批判過去商業化,在藝術上趨于流俗。那么我們也許能夠期待,微電影的出現和成功能夠為影視藝術產業提供一個樣本,從根本上扭轉影視藝術的風氣。
昆明微影創意科技有限公司和花樣云南新影視創作園始終秉持藝術的精神,所呈現的很多文化元素都是傳統的、冷門的,在很多人看來并沒有很高的商業價值。但是這些東西對于云南人,對于云南民族乃至人類來說,都有重要的意義,記錄著人類歷史上很多重要的發明和風俗等。
人文是核心所在
藝術,所要表現的是人文精神。每一件藝術作品所表現的都是創作者的內心情感和人生經歷。但是,正如今年中央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的那樣,目前一種不好的趨勢是藝術做了市場的奴隸,喪失了人文的光芒。因此,在這次會議上,中央才反復強調藝術要回歸本源,回歸到為人民服務的功能位置上去。
那么,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為人民服務的具體方式是什么?昆明微影創意科技有限公司和花樣云南新影視創作園所做的是堅持講述云南民族真實的故事,表達云南民族真實的心聲,進而用微電影來推動云南現實的發展。
這一追求在每一部微電影上都有體現。《致拉祜人的一封信》描述的是拉祜族人對于團圓的渴望,希望能通過這部微電影的傳播推進拉祜族人在南美的團聚。《鮮花天堂》講述昆明的歷史和文化,呼吁注重城市的歷史和內涵,避免千城一面。《沙溪軼事》則向觀眾展示了一種正確的對待傳統文化和傳統古跡的態度——從中汲取養分,但是不要改變和驚擾。
影視藝術不僅要講一個好故事,而且要傳達一種良好的理念,間接推動現實的改變。這才是影視藝術講究人文精神的精髓所在。也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稱之為經典,在最初的火熱之后,始終保持扣人心弦的魅力。
因為微電影擁有勃發的生命力,微電影承載了社會對它的很多期待。能量越大,需要在意的越多。唯有始終保持藝術的追求和人文的精神,維持好藝術和營銷的平衡,才能始終把握住社會對微電影的正能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