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畫人,李達以“學人”自警,“三十年作畫,二十年沉思,當以學養充實畫事,始不至空疏淺薄”。從藝數十寒暑,他抱守寂寞清貧,一切“大賽”、“大獎概不過問”。李達作畫之余潛心讀書為文,好與天下名學者交游切磋,數年間成效卓著,備受海內學者、同道中人贊嘆。在中國畫學史上,一生以”學人“自許的畫家僅有三人:黃公望、僧漸江、黃賓虹。李達是一名真正的治藝者,畢生以道德、藝術為依歸,視名利為身外之物,德藝雙馨,終成名家典范。
深厚扎實的文字功底與學養修為 備受學界贊譽
1992年春,李達應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約,為黃賓虹封存浙江博物館遺作170副作文字考評,受到人美出版社董雨萍先生贊譽,并樂于訂交,爾后在“人美”至浙博選用黃賓虹花鳥畫遺作時亦邀請其陪同前往。1994年9月《美術》發表他的論文《論黃賓虹的漬墨法》,該文深刻明確的論述,澄清了中國畫學界50年來在“墨法”問題上始終難以解決的爭論,時任《美術》主編的華夏在最后審定此稿時也不禁為之贊賞,編委王仲致信給李達予以相當肯定與頗高的評價。由于《美術》的社會影響,此文發表后在中國美術界尤其是“黃學”研究領域中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中國黃賓虹研究會理事會通過了吸收李達入會的決定,這是黃研會自1986年成立以來唯一吸收的一位沒有任何職稱的白衣畫家。
1996年4月黃賓虹研究會第六屆年會在滬召開,李達應邀出席會議,其山水作品“溪山深秀”選入《黃賓虹研究會成立十周年紀念畫冊》,此畫受到美術界人士好評,上海郵政報還選作報頭國畫刊用。同時,在上海中科院學術研究中心舉辦的黃研會會員畫展,李達參展的兩幅墨筆山水,受到張仃先生的贊賞,畫界中一些行家亦紛紛首肯。
1997年6月,由廣東省文聯、廣東省魯迅研究學會、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主辦的“紀念魯迅在粵港七十周年書畫展”通過上海陳鳴樹先生向李達征集作品,出于對魯迅先生的尊崇,李達慨然寄奉水墨山水一副參展并獲好評,展后特發榮譽證書致謝。同年12月,論文《黃賓虹與南社考略》在《朵云》發表,由署名“亦鑒”撰寫的《黃賓虹研究會第六屆年會評述》一文中對李達在黃學研究上所作的工作、成效均作了一定的報道與評述。1998年春,黃賓虹研究論文集第三部《墨海波濤》出版,論文三十三篇,李達入選四篇。這些中國美術界最高層次的刊物連接分別發表李達論文,亦足以說明他深厚扎實的文字功底與學養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