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三會再定調,P2P劃歸普惠金融部,新規有望年內出臺
在扎根中國的第9個年頭,一直處于野蠻生長狀態的“野孩子”P2P終于有人認養了。1月20日下午,銀監會宣布進行機構調整,融資性擔保機構、網貸、小貸等被劃歸至新增的普惠金融工作部監管協調。而一直“只聞樓梯響 不見人下來”的P2P監管細則也有望在今年出臺。網貸業內人士紛紛表示,2015年將成為真正的網貸監管元年,洗牌整合已不可避免。而隨著監管靴子的落地,P2P平臺預期收益率下滑將是一個大趨勢。
“野孩子”P2P花落普惠金融部
2014年期盼了一年都未落地的網貸監管,終于在2015年的開年迎來了實質性的進展。1月20日,銀監會宣布進行了2003年成立以來的首次架構大調整,原有的27個部門分拆、合并成23個部門,包括22個行政職能機構及1個事業單位。盡管部門少了,但卻新設了一個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一直游離在監管之外的“野孩子”P2P平臺,被劃歸至新設的普惠金融部監管。有業內人士表示,從銀監會創新業務部到普惠金融工作部,這對P2P監管來說是一個確認監管職能的過程,承認了網貸平臺存在的意義及其合法性,隨后配套監管政策有望徐徐展開,這對行業而言是絕對的利好。
一行三會再定調 年內將出新規
在P2P被人認養的兩天后,1月23日,一行三會相關負責人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再次對互聯網金融監管問題作出表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關于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監管政策,人民銀行的態度長期以來都是一致的,就是鼓勵創新發展、適度監管。“人民銀行牽頭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相關部門,制定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按照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建立和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框架,科學地界定各種業態的業務邊界和準入條件,落實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相互分工和責任。同時,明確底線,保護合法經營,打擊違法和違規經營”。
1月27日,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互聯網金融方面一系列監管規則今年都會出臺,比如對第三方支付、P2P以及利用網上平臺進行相關銷售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都會進行相應監管。
監管紅利結束 P2P將告別高息時代
監管層的密集發聲和動作表明,P2P行業的監管紅利即將結束,行業將告別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機構監管的“三無”狀態,新一輪的洗牌不可避免。一方面,有監管就意味會有門檻,平臺準入成本的提高,必然會增加平臺的運營壓力。今后草根很難進入到這一領域,P2P將進入資本時代。另一方面,隨著監管靴子落地,P2P平臺高息、高收益的產品會變少,預期收益率下滑將是大勢所趨。安徽本土規模最大的網貸平臺德眾金融CEO許圣明認為,此次P2P花落普惠金融部也釋放出一個信號,說明監管層認為網貸平臺更宜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農村普惠金融問題。隨著行業步入良性規范發展,網貸行業的整體收益將回歸至正常合理的范圍,因為投資端得高收益率也就意味著借款端更高的貸款成本,中小企業是很難承受這么高的利息的。不過,基于P2P產品的定位,相較于其他的投資理財渠道,P2P平臺的收益還是比較高的,對投資者而言還是更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