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現國簡介:全國人大代表,2003年首次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今麥郎日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發展到2014年,今麥郎面業在全國擁有17個生產基地,員工2萬多人,每年生產方便面100多億包,每年轉化小麥180萬噸,轉化的小麥相當于60多個縣農民生產的商品糧,按照生產量量化已經達到世界第一。
今麥郞取得這樣的驕人成績與其董事長的辛勤工作分不開。范現國,世界拉面協會中國分會會長,全國人大代表,今麥郎日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15年兩會期間,范現國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以一名食品行業資深專家的身份,關心食品包裝容器安全,帶來新的提案——“關于鼓勵使用發泡塑料食品包裝的建議”。
范現國指出,當前,發泡塑料餐具在市場上已大量出現并使用,但在《食品包裝用聚苯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中相關檢測標準仍顯不足,如沒有正己烷蒸發殘渣的指標要求,也沒有專門針對一次性發泡餐具產品的國家標準,致使當前發泡餐具無標可依、無法監管,導致發泡餐盒盛裝含油脂的食品存在健康風險,有關部門應當引起重視。
2013年2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了局部調整,調整之一就是在淘汰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號令明確,從2013年5月1日起,被禁14年之久的PSP生產銷售將再次合法化。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解禁已一年有余,其生產、使用情況如何?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日前發布報告稱,發泡餐具生產原料多為外購廢料,且相關檢測標準仍然缺位。解禁以后,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走訪了華北、華東、華南等地區,對生產發泡塑料餐具的91家企業進行了調查,發現很多企業使用的原料為外購廢料,外觀大多為灰黑色,與食品級聚苯乙烯樹脂在外觀上有較大差別。其中,感官辨別合格原料的只有21家,僅占兩成。按照《食品包裝用聚苯乙烯樹脂衛生標準》(GB 9692-1988)的要求,原料必須是“白色顆粒,無異味、異嗅、異物”,只要不符合以上要求,均可判定為不合格原料。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還對北京錦繡大地批發市場、新發地批發市場等13個農貿市場、北京三吉多利來商貿中心和3家外地生產企業在京銷售的庫房展開調查,涉及27個生產企業的30種產品。調查發現,有7種產品不合格,主要是正己烷蒸發殘渣超標,部分產品甚至超過國家標準要求的39倍,現在市面上銷售的一次性發泡餐具,有些包裝箱上均無任何標識,有的甚至沒有生產企業信息,且沒有一款產品內有產品說明書,整個產品從外包裝箱到內襯袋,再到餐盒本身,除了少數產品有型號信息,幾乎無任何標識。
專家指出,劣質非發泡塑料餐盒蒸發殘渣超標主要是添加了工業級碳酸鈣、滑石粉、石蠟以及熒光增白劑等非食品包裝用物質,在使用時會隨醋、油等析出,進入人體,可引發消化不良、肝損傷等疾病,嚴重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甚至會導致膽結石、腎結石、重金屬中毒。
范現國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完善發泡餐盒相關政策、法規和標準。企業在沒有國家標準的情況下,需要起草企業標準規范生產和質量,并向當地質監或衛生部門進行備案。”
作為食品企業的負責人,范現國代表高度關注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本次大會上,范現國還提出了關于“在中小學校開展食品安全選修課”和“關于落實惠農政策和細化糧食收購行業發票管理”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