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源頭:“規范補硒”建議引風波
全國人大代表、南方黑芝麻集團總工程師賴學佳日前提出了一份“關于重視、規范及扶持硒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其中列舉了“面向缺硒地區重點開展癌癥普查工作”、“盡快出臺硒食品國家標準”、“設立政策補助專項資金,對嚴重缺硒區域實施制度性補硒工作”、“倡導食物補硒”等內容。
他還特別關注到硒產業中農產品與食品加工銜接的問題,認為目前《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就農產品與食品的安全管理標準應當理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是2006年出臺的,《食品安全法》是2009年,現在推進修訂的是《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與食品息息相關,但處于產業下游的食品管理法先修改而上游的法律還未調整,那在實際執行上就可能存在不協調的問題甚至制約作用,比如硒產業中有大量農產品也有深加工的食品,如果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都可以管,標準又可能不一樣,出現問題時就不好界定。”
產業需求:癌變隱憂催生補硒市場
硒是一種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微量元素,可防治包括癌癥在內的40多種疾病,因此補硒在這幾年間于民間廣為流傳。
一位從事硒產品的銷售人員透露,“整體上來說,硒產業的關注度還是在不斷上升,一些公眾熱點也會刺激消費。比如環境污染的致癌問題、姚貝娜去世等,每次熱點后都是一波消費的小高潮。”在富硒地區,硒產業作為地方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湖北恩施更是打出“世界硒都”的旗號。
但這方興未艾的硒市場背后,一方面是科普教育的匱乏,另一方面是市場混沌啟蒙期的亂象。
在“百 度上搜索‘補鈣’有一億個結果,‘補鐵’有1.3千萬個,但‘補硒’只有487萬個,補硒還算不上全民共識,其中的誤區也很多。”賴學佳對記者如是道。他提到自身的切身體會:在進入硒食品領域研發的前期調研中,發現行內大量產品以農產品為主,由于缺乏國家標準,農產品又處于《食品安全法》管轄的模糊地帶,就有食品安全的隱患。
市場前景:硒產業或將迎來大爆發
盡管硒產業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賴學佳還是看好硒產業未來的前景。“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建設健康中國’,健康的、營養的食品是發展的主流趨勢。”他表示,在國家標準未出來之前,企業會先自行帶頭做好硒食品的技術質量標準體系。
有業界人士也認為,南方挺進硒食品市場,可能會帶來新一輪的洗牌。“南方黑芝麻在糊類市場已經一家獨大了30年,硒食品是一個新興的空白領域,產業附加值高,又沒有絕對的領軍品牌。黑芝麻恰好是含硒的食材,一旦南方黑芝麻介入這個市場進行開發,可能對整個市場帶來新的變局。”
更多的信號可以從南方黑芝麻的公司名稱變化中看出端倪。2014年11月,他們悄然將證券簡稱由“南方食品”變更為“黑芝麻”。更名公告中稱,“鑒于當前公司發展戰略專注、聚焦于黑芝麻,公司主營業務致力于黑芝麻產業的經營,公司的主導產品為黑芝麻系列食品、飲料。”賴學佳對記者道,“今后南方黑芝麻將不僅只做糊類,在今后還將有乳類、早餐、休閑食品等創新產品,滿足現代人不同生活場景的消費需求。”
根據2014年半年報披露,南方黑芝麻在2014年介入飲料市場后增長強勁,報告期內以黑芝麻乳為代表的植物蛋白飲料實現銷售收入8,541.12萬元,甚至一度出現生產線跟不上市場供貨需求的情況。在2015年打出“黑營養·硒食品”旗幟后,南方黑芝麻的品類開發將漸趨豐富。賴學佳透露,糊類今年將有以硒食品為概念的高端養生新品,而乳類也會有更進一步的動作。
專家認為南方黑芝麻這番舉措,刺激硒食品的加速發展,或將會引發新一輪市場趨勢跟進。“2013年補鈣市場的銷售市場規模就達到149.61億元,而硒產業目前的潛力還很大,如經歷大品牌的行業洗牌和市場教育,補硒有望達到補鈣市場的相近水平,啟動的將是百億的市場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