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城鎮化”概念,這說明城鎮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據估算,中國到2030年城鎮人口可能會達到10億左右,未來高達6億人口會發生空間大挪移,這種空間的挪移會產生巨大的住房需求。然而這種住房需求與高昂的房價之間依然存在著矛盾,如何在相對緊湊的空間里讓一個家庭住得下又住得好,成為政府以及開發商面臨的重要課題。但國內設計師長期以來進行的多是大套型的商品房設計,對中小套型住宅的設計與建造缺乏研究,多將大套型按同等比例縮小,往往導致小套型內空間布局不合理、功能缺失、空間尺度失調、面積浪費等諸多問題。
基于對市場以及行業的前瞻性思考,眾美集團敏銳的發現在可持續建設理念下設計建造產品的必要性,它將有望成為眾美提升客戶價值、打造企業競爭力的又一選擇。因此,眾美在建設其北京市場的開山之作——“眾美·光合原筑”項目時,便嘗試將可持續建設理念融入其中,使其不僅要在有限的面積內實現基本居住功能,兼顧經濟性與舒適性,同時要具備對家庭結構、生命周期的適應性和面向老齡化社 會的適應性,力爭成為北京優質住宅模板。
眾美·光合原筑項目位于北京市大興區黃莊鎮,在設計伊始便邀請日本市浦、新加坡締博兩家高水平國際設計事務所,與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共同參與設計建造。項目采用面向多種居住方式的緊湊型平面布局,將綜合性玄關、交流性LDK、多用性居室、分離性衛浴、家務性廚房、居家性收納等六大功能系統集約布置,保證功能的完備性。同時,為了提高房屋的居住性能和生活適應性,在戶型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家庭人口變動對戶型結構的要求,房屋規劃采用空間可變性高的模數化大跨度空間,套型內部盡量采用輕體墻,以方便住戶靈活分隔空間來滿足不同居住需求,并結合未來可能的居住需求的變化,實現可持續性設計的要求。此外,基于眾美集團對社 會老齡化以及老年人生活的長期關注,眾美·光合原筑嘗試把適老化的通用設計理念引入項目中,例如:在比較濕滑的衛生間、浴室、門廳處安裝扶手;在戶門入口和浴室入口處避免地面高低差;確定插座、開關的適當高度,避免給老年人及兒童操作帶來不便;采用大面板的開關和操作按鍵以及桿式手柄的門把手和水龍頭等,在細節之處體現對老年人的關懷。
除了在設計中體現可持續建設理念外,眾美·光合原筑項目也強調低成本建造、維護、運營,打造可持續型宜居社區。在建造過程中,眾美規劃引入便于房屋維護改造更新的SI技術,即在建筑設計初期階段,在保證住宅建筑長遠性全生命周期的前提下,方便地實現住宅設備設施和內裝產品的檢修和更新。SI技術可保證住宅在70~100年的使用壽命當中能夠較為便捷地進行內裝改造與部品更換,從而達到延長住宅建筑使用壽命的目的。同時,眾美·光合原筑項目還嘗試通過設計技術有效實現成本控制,項目采用簡單的外形,結構框架規整,均勻配置承重墻,結構計算簡單,便于實施。其體型系數的優化既有利于標準化與工業化實施,也可有效地節約資源、能源,大大降低建造成本。
除此之外,標準化設計與部品化建造,也是眾美·光合原筑項目的一大亮點。項目在設計環節引入了標準化設計理念,通過標準化住棟、套型設計和工業化的住宅結構建造體系,既縮短了建設周期,提高了工程質量,也改變了傳統的以現場濕作業為主的住宅建設方式,解決了高耗能、高耗材問題。項目中還探討了整體廚房和整體衛浴等標準化部品應用的可行性,在收納、廚衛等功能空間考慮了部品設計的模塊化,干法施工,設施快速投入使用,廚衛空間更加美觀、整潔、安全,業主使用更加便捷。
從此前眾美城項目獲住房與城鄉建設部頒發的國家綠色建筑最高級別——三星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證書,到眾美·光合原筑項目引入可持續建設理念,建造全壽命住宅、工業化住宅的成功實踐,眾美始終不遺余力的嘗試與探索為不同業主提供最佳宜居住宅方案,在秉承為業主“定制美好生活”宗旨的同時,也為企業自身與房產行業的未來發展探索新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