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購買羽絨服時存在幾個最常見的誤區,其中包括一個永恒的問題:白鴨絨和灰鴨絨哪個好?中國服裝協會羽絨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屈飛認為這是羽絨服消費者亟待解決的一個心理偏見。“白鴨絨和灰鴨絨其實是一樣的,二者唯一的區別在于顏色,而不是功能性。很多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會先入為主的認為灰鴨絨差一些,其實并不是這樣。”

關于為什么消費者會產生白鴨絨優于灰鴨絨的錯誤偏見,有關專家也感到十分頭疼。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教授張輝解釋,這可能與消費者的心理因素有關,很多人在情感上認為潔白顏色感覺更純凈,因而產生品質更好的錯覺。“提起鴨絨就想到白色這是很多消費者腦中約定俗成的觀念,這個根深蒂固的看法需要改變。事實上各大檢測機構發布過很多關于兩種材質的對比檢測分析,結果全都顯示相同克數、相同檔次的白鴨絨和灰鴨絨,保暖性能、抗菌性能、蓬松度、舒適性、清潔度等十多項指標全都處于近似值,只要工藝上制作得當,二者是沒有什么差別的。”
白灰鴨絨功能性相同
事實上,就目前羽絨服市場來看,各大國內國際知名羽絨服品牌所選用的填充物,白鴨絨和灰鴨絨各有市場,絕大多數品牌都同時擁有白鴨絨和灰鴨絨填充物的產品,二者在檔次上沒有高下之分,品牌商的選擇主要是出自對產品色彩的考量。
總的來說,羽絨的好壞并不在于顏色,而是要看絨毛內部結構的密度和羽絨纖維的細度,就這點來看,白鴨絨和灰鴨絨其實沒有太大區別。“顏色的區別帶來的不是品質上的差異,而主要是使用方面的區別。”張輝說:“通常我們在市場上見到的羽絨服和羽絨被,凡是深色面料的大都以灰鴨絨填充,淺色面料的則多用白鴨絨填充,這一點也僅僅是為了配色美觀,在同等含絨量和充絨量的前提下,這二者蓬松度和舒適性是沒有太大區別的。”
有些羽絨產品面料顏色較淺,使用的內膽用料層數比較少,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透出填充物的顏色,或者鉆絨的情況發生,廠商一般會采用白色鴨絨。然而這方面的顧慮現在也正在逐漸消除。張輝介紹,近些年來國內羽絨企業不斷推陳出新,進行技術改革,革新了羽絨面料及內膽布的諸多性能。就目前情況來看,本土大多數羽絨服面料、內膽面料的企業都已經推出了密度更好、層數多而不顯厚重的內膽布,對羽絨服面料的透光性也進行了革新,基本上已經完全避免了透色、鉆絨等問題,白鴨絨和灰鴨絨已經可以完全實現同等使用。
填充物顏色不是選購羽絨服的標準
很多消費者認為白鴨絨填充的羽絨服價格偏高一些,所以白鴨絨性能更好,這個想法并不科學。白鴨絨和灰鴨絨的價格差異從何而來?主要是成本問題。
同等品質的白絨要比灰絨貴,因為其成本高。南方的多是湖鴨絨,幾乎都有黑灰毛,白鴨的數量較灰鴨來說很少,白鴨絨的產量自然也少,價格自然就貴了,價差主要來自于產量方面的差別。雖然很多品牌喜歡以此為噱頭進行宣傳,但是在專業檢測面前,二者的保暖性、舒適性并無差別。
中國羽絨工業協會秘書長董禹灼也建議消費者,不要再以填充物的顏色作為區分羽絨服好壞的標準,鑒定羽絨服的質量還有很多更權威的判斷方法,白鴨絨和灰鴨絨方面的差異大可忽略。“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同品牌同款式不同顏色的兩件羽絨服,吊牌上所顯示的填充物也不一樣,淺色的是白鴨絨,深色的是灰鴨絨,這也從側面證實了兩種填充物的性能是一樣的。”
另外,他也提示消費者,羽絨服的吊牌“會說話”,含絨量、充絨量、面料、里料、填充物標準等才是判斷羽絨服質量好壞的真正標準。
關于鴨絨的“白灰之爭”,很多專業人士倍感無奈的表示,希望消費者不要再對鴨絨存在這種“膚色”歧視。鴨絨是鴨子用來保暖的羽毛,你能說白鴨子比黑鴨子更耐寒嗎?這個偏見的消除需要企業和消費者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