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政策出臺以后,很多教學模式和教育方式都開始被撼動。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近年來也開始體現。那么高考改革以后語文會怎樣考呢?
命題材料更加豐富多樣
現在高考語文命題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依賴的材料主要是文學方面的,也就是"文學化"太過了。這當然也受制于整個語文教學的狀況。
其實這幾年有些省市的語文高考已經注意到這一偏向,逐漸拓寬命題的材料來源。
比如2013年的全國卷和一些地方卷,命題材料覆蓋面就比以往要寬得多,除了文學,還有哲學、歷史、科技、社會、經濟、時政等。估計這也會是今后改革的一個方面。
更注重思辨而非記憶
這是多年來語文高考的弱項,現在越來越受到質疑。
有教育學者呼吁,語文高考特別是作文命題,要適當往理性靠攏。去年全國卷的閱讀題,就采用了"非連續文本",給一組材料,觀點并不連貫,甚至彼此相左,讓考生去辨識、歸納和發揮。
現在的學生大量使用網絡,思維碎片化、絕對化的現象非常常見,普遍缺乏邏輯思維訓練,缺少理性分析能力。高考語文對此責無旁貸,一定會想辦法去引導和改善。
注重考查課外閱讀量
現在的語文課最大的毛病是"千人一面":只注重精讀精講,注重做題,讀書很少,學過語文卻不怎么喜歡讀書,這樣的語文課是失敗的,語文素養更無從談起。
近年來已有個別省市高考語文開始重視考察讀書的情況,甚至圍繞課外閱讀情況的考察來設計試題。與此同時,閱讀材料的量也會大增,需要考生有很強的閱讀能力,否則就可能來不及做完。
“平時我們都會注意提醒學生要增加閱讀量。多讀課外書籍和名著,為作文寫作的素材作有意識的儲備和積累。”新王牌的語文老師說道。
作文命題從“小清新”到理性
作文題是評判起來最富有主觀色彩的一道題目,不可能做到像數學那樣精確,而考生的作文寫得好不好,幾乎十個老師就會有十個標準。作文的重要性也被學生們意識到,目前市面上的課外輔導機構如學大、新東方、新王牌等都開設了語文作文的課程。
近來幾年的高考作文題有的過于"文藝范",過于"小清新",命題過于抽象,審題上有難度,而且容易跑偏。普遍認為今后的高考作文題目應當向理性靠攏。未來高考作文的命題者要讓高考作文回歸理性,強化思辨,摒棄宿構、套作、模式化與文藝腔。
“在體制教學中,我們教給學生的作文學習方法就是按照考試的套路來,比如三段論,比如抒情的套路和議論的模板,我們都認為這樣的教學存在問題,但是幾乎人人都采用這樣的方法。”有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劉老師說道,她目前在新王牌教育機構授課,她常常在語文課上出題讓學生進行辯論,自由抒發己見,以鍛煉他們組織觀點和思辨的能力。這樣的授課方式明顯效果更好,但是學校有教學進度的要求,這樣的授課方式不適合快節奏的教學進度,因此學生只能從課外補習班中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