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已走過一個月,P2P網貸持續火爆。第三方數據統計,截止15年1月31日,國內P2P網貸成交額2592.23億元,待收金額98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正在運行的P2P平臺大概1600家以上,在此基礎上每日均有新平臺上線運行。
2013年互聯網金融被熱炒之后,進入到2014年,各路資本已經開始加緊“跑馬圈地”,國資背景、銀行、券商、基金紛紛布局P2P,其目標很明確,借P2P平臺殺入互聯網金融。目前P2P行業格局正因為國資背景、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巨頭們的介入,而引發網貸行業的變局,加速行業洗牌。
年底接連刷新問題平臺記錄
P2P網貸亟待加強投資者教育
行業的持續火爆也伴隨著大量的平臺出問題,據《網貸之家》的數據統計,14年,浙江共出現問題平臺67家,位居廣東72家之后。最近的1月,問題平臺延續新高,達到65家,僅次于去年12月的92家,其中,浙江、山東、廣東成為重災區。
面對年底高發的平臺問題以及由借款期限延長引發的兌付隱憂,網貸之家也發報告指出,年底越來越多的不良貸款將會顯現,對于投資人來說,投資人需警惕平臺運營風險、穩健投資。
有業內資深人士表示,P2P的亂局催生平臺“拼爹”現象,年底還是選擇有“爹”的平臺更可靠。投資者要加強自身風險教育,平臺也有義務進行投資者風險啟示。但關鍵還是統一的風控監管模型的出臺,特別是其背后征信體系的完善。
P2P網貸洗牌速度加快
行業極度期盼監管出臺
面對去年10月以來的大量問題平臺被曝光,廣州好又貸CEO王穗宏表示,一方面是年底有自融性嫌疑的平臺跑路,另一方面是監管的臨近讓跑路現象持續高發。三則近期央行的降息也引發了P2P平臺的一些變化。四是越來越多的大鱷資本入場擠壓小平臺的生存空間。
“央行降息,一方面推動追求高收益的客戶流出網貸平臺,另一方面,在P2P平臺的資產端會發生融資成本的下降,則穩定性項目來源的爭奪更為激烈,優勝劣汰下,正規軍平臺的優勢會更為明顯。”王穗宏說到。
無論是P2P平臺的亂象叢生,還是央行降息后以及降息預期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多位業內人士皆表示,現在的時刻,對于監管的呼吁越來越強,越是正規的平臺越是呼吁監管。行業信譽面臨考驗。
中國銀監會創新監管部主任王巖岫在6日的北京“2014互聯網金融創新與監管論壇”指出,互聯網金融活動本質上仍是金融,其實質就是指金融首先是一個高負債、高杠桿的行業,面臨著許多風險。因此做金融,必須要受到嚴格的監管。互聯網金融要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以金融規律為邊界,以風險可控為底線,以消費者保護為核心,要走經得起周期和風險檢驗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有業內資深研究員表示:“P2P網貸平臺的風控關鍵在于交易背后的征信體系,由征信體系到信用體系再到知識體系,由這一切所謂的體系化、標準化去解決信息不對稱和低成本問題。只有做到這一點,才可能通過軟件技術、金融、風控等實現運作的高效化與服務化,才使得互聯網金融的生態變得更加健全。”
平臺加強自身基礎建設
好又貸先行賠付大放異彩
近兩年P2P行業作為互聯網金融的新生力量,發展非常迅猛,特別是今年以來平臺增長速度達到以往之最。有統計數據顯示,14年1月全國有880家P2P平臺,截至15年元旦,全國正在運營的網貸平臺共計達1600家。
如何完善P2P行業風控系統來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大多數網貸平臺引入了風險保障金制度,來完善風控系統,而此制度逐漸成為業內共識。
在記者采訪的近10家P2P平臺中,大部分平臺設立了風險保障金賬戶,用以應對項目預期等情況,好又貸平臺更是進了一步,創造性的提出來P2P先行賠付概念。如果平臺一旦有項目出現逾期或是意外狀況,將動用風險保障金賬戶的資金,在逾期當天先行墊付給投資者,然后平臺再去追回逾期借款。
實際上,對于P2P行業發展而言,監管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在關系到平臺自身方面,譬如平臺資金實力、風控能力、資金流透明度、平臺方信用度、投融資速度和問題處理的高效性等方面,這才是平臺立足行業長遠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