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界訊 新年伊始往往國內形勢一片大好,連股市也看著往上漲漲。一大波創業者站在風口,等待著一場大風。然而幸運兒不是每天有,風也不會一直刮,總有一天風停了,豬會掉下來摔死。聰明的投資人應該怎么選擇,到底是投那只在風口上的豬,還是暫時飛得很低的鷹?投融界來替你剖析。
大多數的創業團隊靠的都不是絕對的運氣,絕大部分往往都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摸著石頭過河,小心翼翼地前進,最終逃過劫難抵達高速發展的入口。但是起風的時候,總有幸運的豬能夠順風扶搖直上九萬里,擁有一時的光芒和榮耀。那么早期投資到底是該看產品還是看團隊呢?
有些經驗告訴我們,掌握產品的痛點非常重要。產品特色準確鮮明,用戶關懷到位、體驗好,在創業之初時,創業團隊總是信心滿滿,有了好的產品一切都不是問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資金消耗巨大,團隊的信心也極有可能在不斷消耗。在漫長的掙扎之后,可能不經意間團隊在黑夜里劃燃一根火柴,還有那么一小撮的用戶愿意用你的產品,滿以為堅持之后會讓產品成為這一小撮用戶的習慣,以為用戶會越用越順手,對你的產品產生依賴。但是殘酷的事實是,團隊的發展與進化遠不是這樣簡單,相反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產品、組織、營銷、研發、制造、物流、財務等等,你可能會在其中找到最長的那塊木板,但短板也不能太短。
因而人們往往不太相信一飛沖天的團隊,卻選擇更信任進化的力量,更信任漫長的進化時間。
成功的創業家或許不需要將自己的一技之長發揮的極致,但必須時刻明確自己的不濟之處并且通過團隊的其他人進行補償。團隊領導者可以失敗,那些最終成功的人往往是身上滿是傷口卻奇跡般地活下來的人。這樣的團隊領導者具有強烈的商業悟性,能夠對產品技術及運營有高超的把控,除此之外仍明白團隊建設的重要性。拋開運營甚至團隊,單談產品的創業團隊顯然就是起風時的那只豬。創業,與其說是創造、開發一項產品,不如說是推廣、運營一項產品,一個idea可以一直賣下去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創業成功靠的是每一個環節的環環相扣,靠譜的創業項目不會只停留在產品的開發上,項目的建設上。如果僅僅是著眼于產品及需求滿足的解決方案上,那么這種創業行為往往會顯得空洞而乏力,因為缺乏對團隊整體性的規劃,而無法確定創業團隊的前進方向和生存之道。那么等到風停的時候,這樣的團隊就會因為無法借力,又不能靠自己發力掉下來摔死。
投資需謹慎,不要僅僅讓項目的好壞成為投資的推動力,對于團隊長遠發展的前景考量會讓投資者在過熱的發展態勢下保持理智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