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傳統企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互聯網化,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面臨信息技術、發展路徑與方法的問題,還有思維與認識的轉變。
企業互聯網化沒有選擇
企業互聯網化是大勢所趨,未來都將是互聯網企業。現在,已經不是想不想互聯網化,而是應該思考如何互聯網化。
青島紅領是一家為男士提供西服和襯衫定制的服裝企業,與傳統服裝生產企業不同,由于采用互聯網化的方式進行大規模定制生產,不僅利潤達到20%,更被認為是一家大數據公司。
青島紅領的互聯網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青島紅領搭建了C2M平臺。與傳統電商的B2C或C2C不同,消費者在此平臺上,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服裝的顏色,款式,甚至包括鈕扣、縫衣線、布料等所有的材料,一旦需求確定,直達生產工廠,去掉了所有冗余的中間環節。
其次,構建“3D打印”模式的智能工廠。青島紅領的工廠有3000多工人,所有工人都通過電腦或數字設備連接到互聯網上,所有服裝的原料、半成品與成品都有RFID,所有工序流程都在互聯網上完成。
整個工廠高度智能化集成,就象一臺超級服裝“3D打印機”。目前,每天能夠“打印”出定制服裝2000多件;從接收訂單到交付,周期不超過7天。
第三,建體驗店,構建生態圈。中國傳統服裝企業,在流通與門店環節成本高,利潤薄,惡性競爭。青島紅領則不開門店,只建體驗店,且不賣實物服裝,消費者只能在體驗店體驗或下訂單。
由于線上不能完成所有流程,比如身形尺寸的測量,所以青島紅領發展洗衣店、酒店、甚至咖啡館等為加盟店,提供包含幾十個參數的專業化量體服務;而且,不管是否定制服裝,測量身形尺寸都要收費,費用全部由伙伴收取。
對于男士的身形尺寸數據,青島紅領還建立了相應的模型。比如修改一個袖口尺寸,會觸發模型中大約9600個相關參數自動變化,以保證生產出來的定制服裝合身。因為擁有這些數據,未來青島紅領還可能跨界到健康領域。
思維與模式是關鍵
從青島紅領可以看出,企業的模式發生了改變。首先是C2B,從以“企業”為中心真正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中心 。其次是O2O,線上線下融合;互聯網企業目前正從線上下沉到線下,傳統企業則要從線下走到線上。三是數據驅動。四是構建生態圈。
但是,實現這些模式轉型的背后,更重要的是企業要轉換思維方式,重新認識客戶、產品、流通、企業資產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以“人”為中心。傳統企業關注戰略、組織與流程,互聯網企業則是將戰略、組織與流程圍繞“人”展開。所以,互聯網化企業的創新大多來源與員工和基層組織。
企業要真正將客戶轉變為用戶。過去企業將產品賣給客戶,交易完成后就與客戶失聯,現在與用戶要建立“連接”,只有連接起來才能不斷推動企業改進產品和服務,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持續創造價值。
用戶與數據將成為企業核心資產。互聯網企業的核心資產就是數據,比如進行市場營 銷、創新產品吸引客戶、跨界做金融等,數據是基礎。如何收集、管理、分析與應用數據,已經成為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建立競爭力的關鍵。
建立適合企業的定位。目前企業被劃分三種類型:以產品為主導,以平臺為主導,以生態圈為主導。華為與用友等企業目前是產品型的企業,百 度、360等是平臺型企業,蘋果、阿 里、騰 訊則是生態圈型企業。三種類型不在同一個維度,生態圈類型是最高,平臺類型其次,產品類型最低,維度高的企業比維度低的企業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產品與服務要“快”,人力資源要更高效。傳統企業做產品,通常幾個月才出一款新產品,有的一年甚至兩年發布一個新產品,或產品升級到下一個版本。互聯網企業的產品更新迭代周期以周甚至按天計算,一旦出現問題馬上解決。
信息技術從支撐到引領
企業在推進互聯網化時,需要進行IT建設,但這與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化有著根本上的不同。
互聯網化是直接由企業的董事長或CEO推動,將大數據、移動互聯、云計算、社交等技術與企業的產品、服務、運營與商業模式融合,引領企業的創新。信息化則是由企業CIO負責,主要優化企業流程、提高組織效率、降低成本。
企業互聯網化將重構企業的業務架構、數據架構、應用架構、技術架構。
重構業務架構,就是要將企業與企業之間、人與人之間連接在一起,將線上線下融合,實現以用戶為中心,從B2C變成C2B。
重構數據架構,就是要管理和利用企業的全數據,包括企業內部與外部數據、結構與非結構化數據。目前,在企業內部,除企業的經營管理數據外,越來越多的設備通過傳感器被連接與數據化。在企業外部,互聯網上消費者的行為,消費者對產品與服務的評價、銷售的商機等都是數據。
重構應用架構,就是要將以”流程”為中心轉為以”人”為中心,由于應用越來越輕量級、碎片化、移動化與社交化,必須保證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的靈活變化。
重構技術架構,前述三項的重構是不是足夠靈活,技術架構是關鍵。現在已經有傳統企業應用了與互聯網企業相同的計算架構。
目前,雖然企業如何互聯網化還沒有成熟的理論與方法,但一直致力于用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的用友公司,在新階段的定位就是服務中國和全球企業的互聯網化,用友愿意與各行各業的企業一起探索與創新。
隨著互聯網化的不斷推進,這層窗戶紙將很快被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