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滬深兩市雙雙低開后震蕩走低,隨后探底回升,并成功翻紅。午后繼續走高,全天呈現低開高走格局。截至收盤,滬指大漲2.15%,報3298.346點,距離3300點僅一步之遙;深成指漲1.83%,報11750.78點。面對A股成功翻紅,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后市表現?我們不妨回到近期的市場格局和年初提出的15年投資策略上來,細細思量羊年開市的來龍去脈。
在15年的年度投資策略中,金斧子投資研究中心提出股市有三個有利因素和一個不利因素。三個有利因素分別是:1)受益于企業成本和財務費用下降,以及供給收縮,企業盈利有望迎來改善;2)從經濟增長、通脹形勢、融資成本的角度來看,管理層引導利率進一步下行是必然趨勢;3)改革轉型、國家市值管理和家庭財富再配置相互促進,推動增量資金入市。不利因素在于,經過一輪全面的估值修復,市場估值已經逐漸接近些年來的高位,如無強烈向上的驅動出現,市場估值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受到制約,市場也變得更為敏感,容易受到IPO加速、注冊制推進、資金利率抬升等短期因素的干擾。由于企業改善相對滯后,如果年初股市繼續上行,仍然是第二個、第三個有利因素推動的估值提升行情。但是,一方面前期上漲已經消耗較大提升空間,進一步提升估值可能受到制約,另一方面IPO發行和年底資金利率上行也不支持估值進一步提升,因此市場可能迎來調整和震蕩。
不出所料,年初以來增量資金流入大為放緩,市場失去此前的彈性,陷入大幅震蕩格局。市場對于增量資金流入放緩的原因,有著較為一致的認識,普遍認為是受新股發行加速、監管層規范加杠桿、資金利率上行的影響。但對接下來的市場格局如何演繹,市場存在較大分歧,未來是增量資金繼續推動、還是存量資金博弈開啟的爭論隨之甚囂塵上。在我們看來:相對IPO分流資金、不規范的杠桿資金而言,潛在入市資金的規模要大得多;在經濟增長疲弱、通縮風險上升、有效匯率升值的大背景下,流動性進一步寬松是必然趨勢,年底短期利率上行,也不足以引發市場這樣大的波動,增量資金入市放緩的根本原因還在于,估值進一步提升空間受到制約,估值行情進入尾聲,賺錢效應減弱,調整風險加大。中長期來看,市場的三個有利因素并沒有被破壞,未來要么通過消化市場估值,要么通過進一步提升市場估值,繼續支撐市場上行。
短期來看,市場仍將處于震蕩格局,但考慮到春節后資金相對寬松,以及兩會預期開始升溫,我們傾向于認為未來市場震蕩向上的可能性更大些。由于全面的估值行情已然告一段落,市場走向結構分化,投資應當輕指數重結構。配置上,我們建議關注兩條主線,一是全面估值行情之后,市場關注回歸基本面,投資者可以增加公用事業、家電、輕工、醫藥、非銀、地產、化工等有業績支持的行業板塊,二是政策預期和產業熱點催化,各種主題投資機會較為活躍,結構估值行情有望持續,投資者可以關注國企改革、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環保、十三五規劃、金融改革等相關的標的,以及工業4.0、互聯網等主題相關的標的。不過,由于不少行業主題已被市場反復炒作多輪,未來行業輪動和主題切換將會較為頻繁,前期漲幅較大的互聯網金融等調整風險加大,操作上要更加靈活,密切關注資金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