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里,只有利益是永恒的。
2015年2月14日,眾多打算利用情人節博個頭條的人或品牌被突襲,中國兩家最大的打車公司巨頭,嘀嘀和快的正式宣布“合體”。雖然合并后的名字尚未公布,但由此引發的軒然大波和熱議,無疑已成功搶到“頭條”,從資本到眼球賺了個爆。
對此,有飲品界人士在朋友圈喟嘆:嘀嘀、快的這兩個死命對手都合體了,加多寶跟王老吉還在等什么呢?
l 百億合并規模影響深遠
對國人來說,對嘀嘀和快的的關注,幾乎都是從去年那場震驚全國的“補貼大戰”開始的。由于分別有騰訊和阿里巴巴做靠山,前后共超過百億的融資規模,讓“不差錢兒”順理成章成了2014年度打車界的唯一關鍵詞。
2014年1月10日,嘀嘀打車率先發難,開啟司機與乘客補貼政策,旋即引發大規模關注,用戶數急速飆升。快遞打車緊隨其后,乘車費用立減活動迅速鋪開,烈度之強前所未有。
戰爭的殘酷,在嘀嘀與快的身上被渲染到極致。據估計,2014年1-6月間,嘀嘀和快的在這場對決中總共投入了大約20億元人民幣,僅2-3月即有數百萬人民幣流入了出租車司機的腰包,滴滴COO柳青曾公開表示,“有一天,我們甚至燒掉了1000萬美元”。
用“勢同水火”來形容雙方的關系,似乎并不過分。所以絕大多數人也萬萬沒料到,這是這兩家同業死敵,在新年的情人節高調“閃婚”,以百億資本規模,一舉奠定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規模并購案!
業內人士指出,嘀嘀與快的的合并,必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以二者的江湖地位、品牌力、用戶數和活躍度來看,合體后的“打車巨無霸”形態近乎壟斷,這讓本還心懷僥幸的一眾跟進品牌措手不及,易到用戶、AA租車、一號專車、神州租車,甚至去年剛與百度聯手的Uber,都將面臨短期難以逾越的成長障礙。
l 垂直領域寡頭時代來臨
早在十年前,就有美國經濟學家指出,未來全球各行業經濟,都將逐步掌控在少數集團手中,在合并、并購、控股、聯營等多重模式下,從房產、汽車、電子科技、能源礦產到快消品,無一例外。
如今事實已經證明,互聯網時代帶來的,不只是信息爆炸與科技高速迭代,用戶需求的不斷提升,直接倒逼行業自動整合。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與其在自家胡同里掐架,不如抱團取暖,放下隔閡、偏見與越來越低的資源及技術壁壘,用聯合作戰中營造新馬其頓防線已勢在必行。而當BAT業已成為公認的互聯網寡頭時,其旗下層層滲透的各家公司,也不可避免的成為資源融合的先行者。
由此我們反觀尚在搏殺中的飲品行業,自然就會產生類比的感受:加多寶與王老吉在功能性飲品領域,恰如嘀嘀與快的。競爭十幾年,官司與口水起飛,業績與營銷一色,高度重疊的產品和市場,如出一轍的履歷背景,讓加多寶和王老吉在競爭中,雖然各自收獲了財富,但也一定程度阻礙了行業的成長。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打法,最后滿足的,可能只是看客們的窺視欲。
l “十花湯”或迎來登堂入室機會
“加多寶和王老吉其實理應合并成一家,因為本就是一家,長此以往的‘內斗’,消耗的是消費者耐心和市場機會。”
行業人士認為,從長遠來看,加多寶與王老吉不排除有攜手的可能,法律引導、政策協調及商業趨勢,都可能促成飲品界的“嘀嘀快的合并案”。
“但短期內很難實現,畢竟兩家企業都缺乏互聯網基因,傳統思維造就的山頭觀念,在一定時期里難以突破。如果說變數,那很可能在十花湯身上。”
近兩年來,這個公司總部設在上海的新一代植物飲品,用“去油”兩個字橫掃大半個中國。由于踩在了互聯網的風口上,接連完成自貿區上市、線上電商布局、A輪融資的“十花湯”,業已成為當下飲品界最炙手可熱的“資本寵兒”。
另方面,由于“十花湯”在“去油”領域的成功細分,無形中為行業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市場空間,這對于深為市場飽和、成長放緩撓頭的加多寶和王老吉來說,可謂一場及時雨。業內普遍認為,二者任何一方,若能將“十花湯”收入囊中,都極有可能成為徹底翻盤的重要一著。
雖然江湖傳聞種種,但“十花湯”方面一直未作正面回應。“十花湯”創始人錢毅只在一次采訪中表示,品牌的成長需要全行業共同推動,“我不打價格戰,更不打游擊戰,做十花湯的目的,是要讓人類的健康問題在餐桌上解決。如果有任何人或企業,能夠更快實現這一點,我都愿意以各種形式與之合作!”
或許,這種態度,將是“十花湯”未來登堂入室的最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