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上,李克強總理點名發展低碳環保事業,指出一定要實現藍天常在、綠水長流、永續發展,要堅決治理污染、擁堵等城市病,讓出行更方便生活更宜居。愛瑪電動車、德國博世電機、天能電池、正新輪胎、唐澤車閘5大電動車上下游車企首次聯盟,在粵桂地區為跨省騎摩托車而歸的大軍,提供愛心補給站,集體用公益為行業發聲,希望為行業“松綁”行業“抱團”踐行公益 希望為行業“松綁”
截止至2014年底,全國多地出臺“禁電限電“政策,對電動車行業“捆綁施壓“。據了解,2014年10月初,廣州等地先后發布對電動車“禁售”、“禁油”、“禁行”、“禁停”、“禁坐”“五禁”措施。對電動車采取極端的治理措施,成為電動車行業下滑20%的又一大原因。2014年,成為電動車行業的“黑暗年“,也是電動車行業經銷商最難熬的一個寒冬。
但是,2015年1月,電動車行業上下游車企:愛瑪電動車、博世電機、天能電池、正新輪胎、唐澤車閘,首次聚首,關愛外來務工人員返鄉,在全國范圍內,幫扶60萬鐵騎大軍順利返鄉,彰顯業界良心,為行業健康發展樹立榜樣,回報著社會,同時憑借自身的影響力號召更多企業踐行社會公益,希望相關政策能為環保、綠色的電動車行業“減壓“,而不是強制的一刀切或限制上路。
公益+環保 引發對“禁電限電”政策的反思
除去電動車行業對公益事業的貢獻不說,在倡導節能減排、低碳出行的大環境下,電動車行業的真正的環保價值在于,共同打造綠色產業,發展低碳經濟。當下PM2.5的霧霾天氣在全國各地肆虐,空氣污染,罪魁禍首之一是汽車尾氣。據有關專家統計,按平均每天20公里,一年260天計算。若全部是汽車,則年需增加油耗約2000萬噸,造成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嚴重超標。
若以電動自行車替代,則能減少二氧化碳208萬噸,碳氫化合物83萬噸,氮氧化合物15.6萬噸。電動自行車折合百公里二氧化碳排放約1.2Kg;以電代油百公里比摩托車減排4.55Kg,碳排放能減少至少百分之六。電動車能達到零排放量,綠色出行符合當下節能減排的政策。低碳出行,電動車功不可沒!
電動車行業不僅踐行公益傳遞社會正能量,在和諧共存打造低碳環保交通的前提下,也有突出成績,對于這樣的行業,是否該反思極端的“禁電限電”政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