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超哥給我寄來的這本書,除了感謝就是想念,手不釋卷的又讀了一遍,書中塑造的厚德形象其實就是超哥本人,逆路中的故事也是他職場經歷點點滴滴的真實回顧,真實的描述了一位有能力,有魄力的民企高管和雇主老板之間一段奮進但悲涼的工作歷程。說心里話我個人更喜歡天涯上超哥發表的“毛片”,雖然原帖的框架組織和語言的詞藻修飾沒有勘定成本的《逆路》那么精致,但是我總感覺那時更真實,更詼諧,再加上網友的回復或鼓勵、或旁白、或指責,跟個帖子好像跟一群人在交流,真的很回憶當時追貼的感覺。
《逆路》新書發布會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超哥能把厚德的形象塑造的這么豐滿,并不是因為他多么的能寫,而是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他生活與工作的真實回顧。厚德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首先是天資聰穎,努力學習半年就能考上中專,僅憑這點就讓同學們羨慕不已。不在一個時代的人不理解那個年代考中專的難度(我的學長復習五個初三就為考中專,結果還沒考上),其次有自己想法,知道每個階段該做什么,雖然厚德在中專混了三年,但是對畢業實習卻把握得非常好,十五六歲的年齡就能把實習科室的方方面面照顧得那么好,在待人接物上的出色能力在實習業績上是鋒芒初現。第三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并且有為自己的目標放棄一切的決絕。從多少人羨慕的國企后備干部到辭職考研的決定不是一般人能做出的。第四:把個人愛好和發展結合起來。厚德沒有被世界500強處長的耀眼光環蒙住了雙眼,當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喜歡這些數字,貨場,倉庫時,依然決然的放棄了這份別人艷羨的工作。再到廣告公司,雖然很清閑,但是厚德沒這么想,沒有抱著混日子的態度去工作,而是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劣勢,以騎驢找馬的心態在尋找新的起點。這幾份工作變化在逆路的戲份并不大,反而我認為這個階段才是逆路最好的解釋,最完美的鋪墊。現在的社會只要不是過于懶惰,生存不難,但要想生活出自己卻不容易,特別是在大公司里,想有所作為,出人頭地不容易,但是自甘平庸,隨大流混日子卻不難。很多年輕人抱怨工作后的枯燥與平淡把自己磨礪的棱角盡失,目標飄渺。其實通過厚德這個階段的工作證明,改變我們的不是工作,也不是社會,而是我們自己內心熱情的自我淡化或奮斗目標的自我放棄。國企也好,外企也罷只不過都是舞臺而已,自己不想提高演戲的技能、激發演戲的熱情,再大的舞臺也是枉然。
《逆路》圖書
與黃總的合作是作者在逆路中戲份最多的一部分,介紹了與厚德與黃總的認識,約見,合作到最后分道揚鑣,厚德對黃總的態度有好奇,好感,不理解,憤怒以至于后來的厭惡。厚德與黃總的關系變化揭示了職業經理人與雇主老板之間的微妙關系,值得在民企工作的高管或職業經理人細細思索,由于我個人未達到那樣的職業高度,在企業還不處于決策層,對一些事情的理解深度還不夠深刻。但是有幾點自己的看法。“道不同不相為謀”厚德的為人處世,性格特點和黃總是截然相反的,又不能相互影響或改變,因此最后分道揚鑣是必然的事。厚德圓滿的完成了處理公司罰款的事情,通過自己的資源整合,關系利用以及臨場發揮,使得以最低的代價完成了任務,贏得了包括黃總在內的管理層的認可,接著在后來的工作中大放異彩,門廠經銷商大會的籌備,試點市場問題的圓滿解決,安全事故的妥善處理,再到攀附R集團項目合作的無果而終。這一階段,主人公厚德的工作是可圈可點的,兩人之間的關系也如同書中說得那樣,求大同,存小異吧。直到上市不報希望后,又找到院士合作新項目,并且能夠最終實現合作,應該說公司管理層的決策眼光和實施能力都是相當不錯的。我始終迷惑的是,通過一系列賽事情,厚德與黃總的嫌隙一直沒有改善,而且在逐漸加劇。黃總把厚德的灑脫當作貪杯與不羈,把圓滑與變通理解為不忠誠,把住高檔賓館,必要的應酬當作了肆意揮霍。其實這個時間厚德應該想,既然雙方都改變不了,工作的結果與來的預期也相差甚遠,就不如離開了,是什么原因讓厚德選擇繼續留下來呢?公司股份?新項目的熱情?。我個人認為這段時間是厚德與黃總搭檔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段,后面和院士合作項目的失敗只是裂痕延續的一個結果而已。這段期間厚德的職場經歷值得我去研究學習,對于在民企工作的人來說尤為重要。1:新入職或進入一個新環境,處理好酒、色、財、氣,對以后的發展非常重要。另外職業選擇以什么為基礎:升值,升職等,看你追求什么在乎什么,如何選擇適應自己的,選擇自己喜歡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如何應對職場中的幫派、站隊問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果能達到厚德這樣本色不變,變通處理是比較難的一個高度。3:怎樣透過語言看領導期望的本質,避免簡單做一個傳話筒或機器人,除了有干貨之外,還要有換位思考的理念,人性的把握等比較深層次的問題,避免用自己的眼光,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厚德能達到這樣令人嘆服的高度除了自己的用心與努力外,與實習與豐富的工作經歷也是分不開的。4:自我角色的定位與方向的選擇。書中略顯悲劇的故事色彩讓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故事中如果厚德與黃總的角色互換,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結果,最起碼要比真實的好,書中的黃總做一位執行總經理是稱職的,但是在資源整合,關系利用,人員激勵,人情世故上都不如厚德那么游刃有余。企業也是舞臺,舞臺上的董事長,總經理,副總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才能唱好這出戲。5:成功沒有偶然的,必須依賴不懈的努力和用心的付出。厚德能夠順利擺平所遇到的問題,除了世故變通,察言觀色,出色的臨場發揮外,與他細致而用心的前期準備是分不開的。對我的啟發是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如果我們沒有達到別人的高度,最大的可能是我們付出的努力配不上這個高度。只有經歷最艱苦的努力,才配得上擁有最長久的幸福。
書中塑造的人物因為真實顯得特別圓潤飽滿,厚德,黃總,老殷,門廠李總,王院士等等,一個個栩栩如生,情態飽滿。我欽佩書中的厚德,也就是超哥本人,我與超哥的相識非常偶然,火車上的偶然相識,讓我對他的印象久久不能抹去,這種親和力與感染力讓你感覺如沐春風,事實情況也是這樣,超哥豪爽大方,晚飯拉上我去火車的餐車上點了四個菜,我們倆喝了六七瓶啤酒,我平時就一瓶啤酒,那天也喝了兩三瓶,與超哥的初次相識也成了我出差途中最美好的回憶。書中的厚德與現實中的超哥在我的腦海中高度吻合,讓我時常想起。黃總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類人,有頭腦,有知識,創業算是成功但又非常自我,不近人情的一類人。這種人敏感,多疑,控制欲強,不輕信別人,不懂人情事故,但是這類人做事的目標非常明確,所以有時會忽視長遠利益。我比較敬慕王院士,學術型的知識分子,謹言慎行,和善親切,胸懷寬廣,由于合作對象選擇的錯誤導致自己費盡心血的科研項目夭折而亡。
企業的兼并重組,是商戰中永遠說不完的一個話題,有并購重組后浴火重生的,有并購重組后更趨沒落的。其實水滸的故事情節,從王倫到晁蓋到宋江,很類似于企業的兼并重組,宋江一個刀筆小吏卻處理的相對圓滿,他考慮的相對周全,方方面面的利益都有考慮和照顧,把聚義廳該忠義堂,重塑企業文化。我認為現代企業的兼并重組中授權與機制比較重要,我了解一上市企業兼并重組同行鮮有失敗的例子,大家提到這個話題時,飯桌上一被兼并的公司副總是這樣回答我們疑問的。新董事長就做了兩件事:首先和原老總談話,想繼續當老總的話自己籌資一百萬放在公司財務,如果新一年底不能達到預定目標,老總走人并拿走你原來放的一百萬。達到目標后,原來放的一百萬變成兩百萬拿回家,重組后公司的財務難題董事會解決,管理組織機構你說了算。原老總不傻繼續留任,并對組織機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接著董事長做了第二件事開全體會議,話雖然簡單,但重點很明確,中層以上管理層績效工資漲50%,員工工資上漲300元/月。結果當年目標翻番完成,我感覺這與信任,授權,機制是分不開的。當年的門廠如果能采納厚德的建議。采用有效的授權和合理的激勵機制,肯定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書中值得我們深思和討論的話題很多,不能夠一一表達。讀一本好書,像與一位高人做心靈的溝通,很享受這種感覺,很慶幸能認識超哥本人。借用別人一段話算我個小結吧
你的思維,決定了你行走的方向;你的膽識,決定了你行走的途徑;你的能力,決定了你行走的速度;你的毅力,決定了你行走的時間;你的志向,決定了你能走到多遠;你的意志決定了你能攀到多高;你的智慧,決定了你能創造多少價值;你的胸襟,決定了你能看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