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模式迅速興起,為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也為眾多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了新的投融資渠道。據網貸之家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我國各類網貸平臺達到1500多家,是2013年同期的兩倍。
但是P2P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2014年內有275家P2P平臺出現了平臺倒閉、產品違約等各類問題,超過了2013年全年的總量,很多最初沖著高額收益進行投資的用戶也深陷其中,不僅收益無望,連本金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由于目前中國的信用體系遠未完善,大部分平臺對借款人資質審核能力并不高,在風險控制能力方面與傳統金融機構存在著較大差距,同時由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相關法律尚不完善,使得一些平臺并未實際承擔“信息中介平臺”的職能,而是將用戶的資金投資到了其他領域,最終導致了諸多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種新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P2F逐漸成為了業內關注的熱點。P2F是指Person-to-Financial Institution,即“個人對金融機構”的理財。在P2F理財平臺上,投資者的資金投向于經過平臺優選的銀行、基金、證券、信托、保險等金融機構的產品,由于這些金融機構本身具有完整的風控措施,因此能夠從資產端保證資金的安全和收益的穩定。
據曾任職于平安資產管理公司、現任P2F理財平臺“微方財富”CEO的朱澤洪先生介紹,回顧過去的數十年間,國內金融機構在其發行的固定收益產品上基本上都做到了保本保收益兌付,因此其風險遠低于P2P小額貸款。以微方財富為例,其主推產品“小方快”主要投資于貨幣型基金、信托、資管計劃、銀行理財等保本型類固定收益產品,均由國內知名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和銀行等大型專業金融機構發行,微方財富則提供專業價值服務,通過對金融機構產品的優選組合,為用戶的資產增值、流動性管理提供全套理財服務解決方案,進而為用戶提供收益穩健、期限靈活的服務。
互聯網金融已成為未來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金融創新在提升理財收益的同時,更應注重安全保障,確保投資人的利益,才能持續健康發展。朱澤洪先生也提醒廣大投資者,無論通過基金、銀行理財等傳統渠道,還是選擇P2P、P2F等互聯網渠道,都要從機構規模、產品投向、風險信息、收益水平等各個方面綜合權衡比較,選擇最適合自己也最能保障資金安全的渠道進行投資,切勿盲目追求高額收益而忽視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