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江西修水縣溪口鎮榨下村支部書記 夏國虎
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步伐的加快,江西修水縣立足貧困山區縣情,致力在加快整體移民搬遷中,實現農民變市民山區變小區的良性互動,走出一條集體成功搬遷之路。這成功之路離不開中央.省.市及當地縣政府的好政策,更離不開基層黨員干部舍小家顧大家的忘我精神。甚至有人把百姓未來幸福當做比老婆生命還重要,他是誰呢?他——江西修水縣溪口鎮榨下村采訪村支部書記夏國虎。
今年53歲夏國虎,200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由于家常年住在山區,家庭經濟相對貧困,于是多年出外打工,隨著父母年齡增大,生活不便,為此,他不得不回到家里照顧年邁的父母。2009年,由于口碑好,為人實在,對工作認真不怕苦,在大伙的推薦下夏國虎當上了村主任,后不久又擔任村支部書記。任村支書的5年時間里,他帶領全村黨員群眾團結苦干,多次獲縣鎮表彰。2010年、2011年先后兩次獲縣抗洪救災工作先進個人。2012年8月獲縣創先爭優活動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
信念 走出大山是福道
榨下村位于修水縣溪口鎮偏遠山村,那里群山環抱、林木繁茂,海拔約800米。從縣城坐車一個半小時,從山下到他們住的地方沿著泥濘陡峭的山路向上也要40分鐘左右,那里的老百姓生在深山,習慣單家獨戶;一年到頭難得下山,幾乎從不進城;種田養豬,自給自足。很多老人家都滿足這樣的生活,即使全村其他戶都搬下山了,他們還不想動窩。
在城鎮一體化建設工作上,該縣委縣政府領導干部想方設法改善山區村民居住環境及生活質量,,一二三再二三到老百姓家調研,并提前在縣城邊建起了移民安置小區。為了搬遷工作征得村民們同意,夏國虎支書整天不在家,甚至不到深夜見不到他人,不管是刮風下雨,從不列外。為了工作,他磨破了幾雙鞋底,鞋子換了又換。目的只有一個,讓大家下山安居。為了開展工作,他總是談政策,打比方,講道理。談到這里,夏支書說,在做他們思想過程中,他總是引用“你看這里交通不方便,賣木頭的錢還不夠把木頭拖下山的錢。再比如說兒子找媳婦,誰愿意嫁到這偏遠山區呢?你說搬遷好不好等話語感觸他們。我們問他是什么動力讓他這么做?夏支書說:住在山區,交通確實不便,各行各業信息也確實不靈……,如果不改善,我們生活就不能改善,因為我深信,只有搬出大山一切就會改善,搬出大山是才是正道,何況又有黨委政府的好政策,我作為全村的領頭人,我就有義務地做好老百姓思想工作,讓他們真正過上好日子。
工作 要做就要把它做好
2004年初,榨下村被縣委、縣政府列為首批加快整體移民搬遷、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試點村之一。榨下村有13個村民小組,242戶888人。由于村民居住分散,有時從一戶村民家走到另一戶村民家要花半天時間,加之地處大山,信息不通,工作難度很大。為了讓全村群眾了解整體移民搬遷目的和意義,積極配合和支持搬遷,夏國虎帶領村干部,起早摸黑全身心投入到這項工作中。為了順利開展工作,夏國虎將全村13個村民小組劃分為3個片區,3個村干部每人負責一個片區,他自己承擔7個組的工作。工作開展初期,許多村民對整體移民搬遷持懷疑、觀望態度,甚至有抵觸情緒,有的人還暗地罵他“敗家子”。夏國虎及時召開黨員、組長會,并先后多次召開戶主會,宣講整體移民搬遷優惠政策,發放宣傳冊200多份。許多青壯年都外出務工,留守老人故土難離,工作難以開展下去。4月6日,夏國虎遠赴外出務工人員較為集中的廣東省中山市坦洲鎮,召集30多名在外務工人員座談,發放宣傳資料,詳細講解移民政策。務工人員程平安聽完政策講解后激動地說:“我家三兄弟都在坦洲打工,聽說要實施移民搬遷,是一頭霧水。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怎么能說搬就搬呢,家里父母也不同意。再說去了那里,沒田種,吃什么喝什么?在他們聽了夏書記的詳細解釋,了解到宅基地、田土、山林等都有著落,而且搬出去有房住、有事做,懸著的心才放下。”他表示會做通兄弟和父母的思想工作,盡早搬遷,走出深山。在程平安的說服下,三兄弟愉快地簽訂了搬遷協議。二組村民趙元詳是在外務工的大齡未婚青年,聽說只能分到一套80平米的房子,不打算搬遷。通過夏國虎宣講政策,他得知,凡年齡22歲以上未婚家庭可以增加一個人口指標,能分得110平米的戶型,趙元詳二話沒說就簽訂了協議。榨下村有許多困難戶和困難黨員,夏國虎逐家逐戶上門做工作。村民王水兵、阮云保、程先華、程站文等想搬遷,但苦于沒有資金。夏國虎多次向外化緣。溪口商會常務副會長陳進文得知情況后,主動捐款5000元,用于資助貧困家庭搬遷,圓了部分家庭的搬遷夢。
利益 當官總不能老想自己
自從開展整體移民搬遷工作以來,夏國虎沒有吃過一頓安穩飯、睡過一個安穩覺。皮膚曬黑了,體重減輕了,而夏支書毫無怨言。去年5月12日,正是移民搬遷工作忙得不可開交時,其妻何云蓮突發心肌梗塞搶救無效去世。他說,如果當時他在家里,也許他老婆結果也許不一樣,到現在他還有點愧疚妻子。為了搬遷工作,夏國虎支書強忍悲痛,把妻子安葬后,15日又到縣城收取移民戶搬遷押金,短短幾天收取押金近達300萬元,收取率達100%。鎮政府每天對9個試點村工作進度進行考核,榨下村連續三次排名第一。夏支書說:當時的工作非常關鍵,搬遷只要一松懈,有些不想搬的人就會鉆空子。為了工作,他第一個帶頭拆掉自己家的房子。只有自己做到,才有動力去引導別人,只有不過自己的利益,才能贏得別人的認可,信任與支持。
今天,當我們走進修水縣溪口鎮移民小區,一排排,一座座,一條條標準規范建設,聽到樓上樓下傳來的叮叮當當的裝修聲音,我們感到了該縣移民整體搬遷的成功。修水縣正是由于有這樣的好黨員,好干部,寧愿自己苦,寧愿自己累,寧愿自己犧牲….. 溪口鎮才有希望,修水縣發展才有希望! (吳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