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全國政協辦公廳批準,由全國政協下屬《人民政協報社》、中國銀行業協會主辦的“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建言獻策懇談會”于2015年03月15日14:30在全國政協禮堂(金廳)順利舉辦。
出席會議的嘉賓包含一行三會領導,部分全國政協委員,重要經濟學家,金融行業代表、企業代表、專家學者以及媒體等。在全國政協成立65周年的背景下,百余財經、金融業者將匯聚一堂,圍繞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根源展開深入探討。
會議主要議題首先從如何打通金融毛細血管,完善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切入,并就“如何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問題”做出了深入探討。相較于傳統金融業,金融創新業態無疑為普惠金融的落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前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源于信息不對稱。針對此,政府要發揮出看得見的“手”的作用;銀行要積極做好內部流程和合規建設,以期早日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不能只談貸款,包括資本市場的運用、PE/VC的使用,包括互聯網金融和小貸公司,都要負起責任,不能因為一兩個跑路的害群之馬就給互聯網金融抹黑。大家共同發出合力以期切實幫助小微企業解決困難。
會議關于如何加強自律擁抱監管,促進普惠金融健康發展問題與會嘉賓們都各抒己見,建言獻策。互聯網金融的誕生并未改變金融的風險屬性,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仍要面對并重視金融核心——風控。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金融創新業態亦是被推至了風口浪尖。那么平臺的合規自律,規范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行業及企業又如何得以更好地可持續健康發展?
融金所集團董事長孫明達在會上表示,落實普惠金融的發展之路,企業應當從自身出發,做好陽光化金融最后一公里。并就融金所自身表述:首先平臺應當防范道德風險,注重合規風險,使平臺在公開、透明、陽光下合理運營;其次對于風控管理風險應當不斷升級改造,提升風控技術,并引進專業人才,加強風控力度為優質的中小微企業及用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針對于市場創新發展,企業應當設計符合細分市場產品,盡早進入細分市場,深耕深耘;企業要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涉及運營風險應當從嚴管理,以求標準化、流程化的發展模式不斷前行,旨在打造創新金融工廠,如此才能更好服務于社會;作為金融的新型業態應當與銀行業促成共贏、融合的發展之道,與銀行進行優質企業貸款客戶轉換,為銀行業務做補充,從而促進雙方發展,讓金融服務更全面的服務于廣大群眾。最后,孫明達董事長表示融金所集團將成立互聯網金融學院,培養互聯網金融人才。在不斷提升企業自身的同時,為行業的人才發展蓄力,為國家的人才發展獻力。
如何提高實體經濟的金融可獲得性,鼓勵金融創新繼續為實體經濟保駕護航,如何確保金融創新業態健康合規發展、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等等問題,仍需各界人士不斷探討摸索,為促進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道路明確方向,助力前行。融金所也將在完善金融服務、落實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上開辟新徑,創新發展,合規自律,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