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天氣驟變,前進號被洶涌的巨浪包圍。船方即刻決定取消一早在欺騙島的登陸,保持前行并尋找其他的登陸機會。
時值4點多,還在清晨時分,大部分人仍躺在船艙內,抵抗這又一次襲來的暈眩與不適。這是一次不亞于德雷克海峽的考驗,7、8米高的大浪輕輕松松拍打在三層船艙的玻璃窗上。
對于任何一位游客來說,這樣的南極風浪都不受歡迎,但對于陳海波,這卻猶如上天突如其來賜予的禮物。他按捺不住激動早早起身,或者說,前一夜他就未曾入睡。
早在此行出發前,陳海波便屢次與船方溝通,希望能在此次行程中登陸喬治王島——中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的所在。但由于前期的天氣勘測結果,長城站的登島可能具有一定難度。希望雖小,但陳海波與一眾藝術家、包括攝制組仍并未放棄,只要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把中國瓷器中國文化帶往中國的南極驕傲——長城站的愿望,都足以讓他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振奮不已。這是他們此行心中最真切的期盼。
無奈,他們最終還是在第一次登陸中與長城站失之交臂,但這并不能阻斷眾人對于夢想的追尋。所謂“探索”,一定是需要經過困難的考驗和洗禮,只要船未駛出南極半島,只要它還在這個區域的海面上航行,就值得再努力、再把握。
這之后,在陳海波的帶領之下,不管是請愿書或是多次交涉,還是通過文化晚會的方式向船方和船上更多游客表明他們此行的目的,一次次耐心等待、一次次誠懇的對談終于感動船方,對于這樣的渴望、這樣的精神,他們開始表現出支持。船方主動溝通,將把長城站列入Plan B,如果天氣情況不佳無法按原計劃登陸,長城站將直接成為下一個目的的。當然,南極的天氣無法人為的掌控,而且當前天氣狀況良好,因此他們也無法確定,只希望告訴我們已經竭盡全力考慮了我們的訴求,但一切仍要看天。
3月1日深夜,陳海波心頭重負,因為明天將是最后一次可能登陸長城站的機會。他對同行的來自奉化的沈水波這樣說道“水波啊,我們都是有使命感的人,所以這趟南極行看似歡天喜地和輕松,實際上心里壓力不輕啊,經常徹夜難眠。”
而此時,不知是否是他們的請愿和心緒感動了天地,受惠于這場風浪,無法登陸鯨魚灣的前進號正徑直向喬治王島開去,朝著長城站越來越近。
通過衛星電話,陳海波立即將這個消息告知了中國極地中心的楊惠根主任以及中國長城站站長徐寧。“真的太不容易了,我們一直沒有放棄”,陳海波哽咽道,喜極而泣。這些日子以來,他無時無刻不在牽掛。
然而,如同南極多變的天氣,登陸長城站也還需要諸多考量。受惠于風浪、卻也受限于風浪,如果在抵達時,天氣依舊惡劣,長城站將仍然是一個近在咫尺卻無法達成的夢想。
此時是清晨6點,從迪塞普申島到喬治王島還有近四個小時的航程,一切仍是未知。
早早起床的還有來自奉化雪竇寺的惟祥法師,得知這個消息后,他請出隨身攜帶的幾尊彌勒佛像來到陳海波的艙室內,輕誦佛經,靜靜地祈福。室外下起了雪珠,風速也再次提升,但這并沒有阻止他們登上甲板的腳步,風雪難行,人心卻無比堅毅,面對蒼茫大海,祝愿和祈禱含苞在合十的掌心中。
9點,天氣仍未好轉。陳海波召集起大家來到四樓的會議室,即使從現在看來,登陸的可能性正在不斷減少,但大家仍未放棄希望。如果登陸成功,在短時間內,他們需要完成一次登陸儀式、向長城站贈送不遠萬里來到南極的中國瓷器、由藝術家為長城站書寫春聯、共同品茗,因此有計劃提前將每一項安排都細致到分秒是十分必要的。
10點剛過,船方探險隊長Karin送來通知,最終由于天氣情況無法登陸,而此時,前進號離長城站只有不到20海里。而在20海里外,前進號已出現在長城站的觀測雷達上。
“沒能登上長城站,確實感到非常遺憾,而且我們前期也做了大量準備,我們的好幾位藝術家因為想要將作品帶上長城站,但又要兼顧行李重量的規定,所以都盡可能縮減自己的裝備。還有的藝術家,比如朱者赤帶來了一尊很大的企鵝雕塑,將近要20斤,他是全程從上海手提著到南極。昨天登錄的時候他把作品放在企鵝群中,很多國外友人當時都拿出了相機,我想這種場景是我們中國藝術家所帶來的,在極地體驗這種藝術作品和自然美景帶來的雙重震撼,也是我們的藝術家帶給大家的。我覺得這本身,就是我們探索之旅的一種成果和成功。包括后來在和船方的溝通中,其實大家還都主動提議愿意縮短自己的登陸時間為登陸長城站獲得更多機會,以及我們同行的企業家代表,來自深圳的鄒金儒先生,還主動提議是不是可以出資給船方來為我們爭取長城站這個登陸,所有的點點滴滴,大家的努力都是為了同一個夢想。現在夢想雖然與我們擦肩而過,雖然很遺憾,但此時我更多的是感動。人生有很多事情,并不是全然照著我們的想法而走,但是過程是由我們自己書寫的。可能正是因為不那么順利,我們才會共同擁有這些期望著、擔心著、齊心協力著的這些片段,對我來說,這是極為珍貴的,我想這也是探索之旅‘探索’的本質,更是一種精神。對待任何事情,我們充滿希望不放棄,但面對任何結果,我們也都能微笑面對,坦然處之,因為它正是另一種美好。對于未來,我們依舊展望憧憬,從北極開始,到南極這次藝術家探索之旅,我們已經跨越了地球的兩極,接下去的任務還任重道遠,我們還希望帶領中國藝術陶瓷到更多的地方去,展現給更多的人,我相信,明天一定會更好,我也一定會繼續全力支持和參與。”陳海波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