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第47個植樹節到來之際,浙商職院的勞動實踐基地熱鬧非凡。來自杭州市財經職業學校、濱文中學、錢江灣小學等十多所學校的師生們齊聚一堂,揮鍬培土,親手栽下一株株樹苗。栽種現場,一本沾著春泥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銜接手冊》正式亮相,悄然深化勞動教育的內涵與實踐模式。
破壁:勞動教育貫通式實踐。商職院教師呂荻撫摸著新栽樹苗的枝干,向記者展示手中泛黃的銜接手冊:“這份動態更新的教育圖譜,破解了不同學段‘各管一段’的痼疾。”浙商職院自2024年牽頭組建“大中小學思政教育共同體”以來,已構建起覆蓋8所學校的“三維育人模型”:縱向貫通小學“認知勞動”、初中“體驗勞動”、職院“創新勞動”的12門梯度課程;橫向打造“二十四節氣農耕-智慧農業實訓-商業項目孵化”實踐矩陣;立體化建成年均服務1500+人次的勞動教育基地群。
泗鄉公社社長、全國勞動模范鄭戶南激動的表示:“在植樹節這個弘揚勞動美德的特殊日子里,我們的活動可以讓勞動的種子在每一位學子的心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支撐國家未來的參天大樹。這不僅是對植樹節勞動精神的傳承,更是對教育創新與人才培養新路徑的積極探索。”
深耕:全鏈條育人生態構建。 勞動現場,浦沿小學的小林同學被汗水浸濕了額頭,但他指著樹上懸掛的“勤耕雨讀”標語,深有感觸地說:“我們今天種下的不僅僅是植物,更是對勞動精神的傳承與發揚。”緊接著,在樹蔭下的思政課現場,財會金融學院黨總支書記胡葉茂正在以樹苗生長機制喻教:“向下扎根對應勞動淬煉,向上生長映射價值引領——這正是我們‘雙螺旋育人體系’的精髓。”
生長:從樹苗到棟梁的育人辯證法。植樹活動結束后,與會代表們召開了共同體建設座談會。胡葉茂對《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銜接指導手冊》的三大特色進行了詳盡的闡釋:“紅色引領,黨建與勞動的深度融合;綠色筑基,全鏈條實踐模式的創新探索;藍色創新,數字化工具賦能勞動教育。”他進一步指出,將勞動過程細化為思想成長的坐標,利用“農業勞動倫理自評量表”,將抽象的價值觀轉化為可量化的行為準則,讓學生在田間地頭深刻理解責任與擔當的真正含義。這一過程如同樹苗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茁壯成長,最終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
從揮鍬培土時飛揚的塵土,到座談會上激蕩的思想火花,這場特別的植樹節活動將勞動實踐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當師生們為樹苗系上寫滿期許的心愿卡,也在心中種下了“勤勉、擔當、創新”的精神種子;當嫩葉在春風中舒展,株株樹苗正在書寫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年輪——從破土萌發到枝繁葉茂,見證著教育者以貫通之思培育棟梁之材的深層創新。正如那株向陽而生的樹苗,浙商職院正以貫通式育人模式,培育著新時代的棟梁之材。
財會金融學院 王志偉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