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購物渠道的不斷拓展和完善,不少網購達人已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商品,通過跨境電商、代購等購物方式,衍生出了龐大的“海淘”一族。
物流備受詬病,“海淘”一族壓力大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海淘族”規模已經達到1800萬人,海外購物開支高達2136億元人民幣,據預測,到2018年,中國的海淘族,人數將達到3560萬人,海淘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
而隨著海淘一族規模的不斷擴大,這種購物方式的缺陷也日益凸顯。“8月份在德國一家網站下單買的奶粉,通常都是一個月到手的,可現在都2015年了,還沒到!要說海淘的優勢吧是很多,可遇到這樣的事兒,只能干著急,除了等也不知道能干啥。”說起這個“失蹤”的包裹,網友“小濢”表示很無奈。
要說丟包裹,類似小濢的的遭遇在“海淘族”里可不少。網友“米米的媽”也是深有體會,她上月初在英國某購物網站上買了4箱牛欄奶粉,委托一家轉運公司進行中轉,但差不多一個月時間過去了,轉運公司網站上至今還未將貨物入庫。她很無奈地對記者說:“里面還有給同事帶的2箱奶粉,找客服又不回,問題拖到現在都沒有解決,我只好淡定地等著了。”
記者了解到,由于運輸路程較長、轉手較多,丟件、商品損壞情況時有發生,而一旦發生丟件、破損,因責任歸屬混亂,消費者更是面臨無處維權的尷尬處境。
“保稅入庫”政策出臺,“快”運仍有壓力
2013年,海關總署出臺了海淘商品“保稅入庫”政策,允許海淘商品在不交稅的情況下先行“落地”,進入保稅區內的倉庫免稅備貨。依靠“保稅入庫”新政,海外商家可根據貨品可能的銷量向保稅倉庫備貨,提前完成海關備案、檢驗檢疫、預包裝等環節。
不過,“保稅區”的貨品想要出庫,需要在商家收到消費者訂單后,進行報檢、查驗、放行等一系列繁瑣的清關環節。據悉,海關清關時間一般在一個月以內,快則幾天,慢則數十天,與國內電商的“當天發貨”相比,還是處于劣勢。另外,由于保稅倉庫大多處于沿海省份,而將貨品從沿海運往幅員遼闊的內陸,又將耗費不少時間,因此即便“海淘”商品已進國門,延長消費者收貨時間的各種“不可抗拒因素”難以避免。
新模式掘金,商家倉儲布局顯優勢
與“海淘”模式不太一樣的是,家居電商美樂樂銷售的美國床墊采取了一種類似“代購”的模式,美樂樂從美國集中采購床墊,運抵中國后,統一進行清關手續,隨后進入美樂樂在國內各地設立的倉庫內,消費者在網上下單后,直接從就近倉庫內出庫運送。據悉,美樂樂的倉庫覆蓋國內東、中、西部三大地域,貨物可根據與消費者的距離遠近,就近調配出庫,加上分布均勻的地域布局,美樂樂的進口床墊送貨可實現7天“限時達”。
(美樂樂倉庫)
記者在美樂樂上海松江體驗館采訪了正在選購進口床墊的陳先生,陳先生告訴記者,本打算通過一些境外購物網站購買一張美國Simmons床墊郵寄回國,但郵寄時長和各種手續讓他不勝煩惱,偶然知道美樂樂體驗館有現貨擺展,決定先來看看。
“我了解了一些國外購物網站,買一張Simmons床墊,從美國通過轉運公司運到國內,大概要等一個月多才可以收到貨,但是這里(美樂樂)的話,據說,都是他們公司出面統一到國外采購,不像其它地方的小商小販,大企業總讓人覺得更放心,所以對于品牌的真實性我是沒有什么懷疑的,另外據說這里7天之內可以就收到貨,不用等那么久。”陳先生笑著告訴記者。
有業內人士稱,“海淘”將是中國電商行業的最后一片藍海。一面是消費者對國外商品的迫切需求,一面又是物流跟蹤與交付帶來的種種不便,美樂樂“進口+倉儲”的銷售方式,可謂帶來了一個破局“海淘”物流短板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