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有關證大退出房產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記者從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處獲悉,退出房地產表述不準確,他所創辦的證大集團主業是做金融投資,房地產只是所投資的產業之一,未來也不排除再以金融的方式進入地產的可能性。早在三年前證大就已經完成金融產業的布局,金融產業的利潤也已經超過房地產,成為證大集團的核心產業。
從2010年起,證大集團陸續在小微金融領域展開投資布局,作為銀行助貸業務的深圳證大速貸小額貸款、以扶植農村經濟的海門證大農村小額貸款、以P2P撮合平臺為核心業務的上海證大財富、北京捷越聯合,目前,證大系的微金融公司貸款規模150億,員工超2萬,在全國建立了300多個分支機構和網點,服務百萬級客戶。
“我們認為每個個人都有價值和信用,只要是勞動力,就有他的價值。關鍵在如何準確識別和評估一個人的勞動力價值,做到這一點,便不再需要借款人提供任何資本層面的抵押擔保。這樣我們就有了一個清晰的模式。”畢業于五道口金融學院的戴志康對小額貸款的信用審核有著深刻的理解。面對目前行業魚龍混雜的態勢,戴志康認為大浪淘沙,行業經過洗牌,只有真正掌握核心金融玩法的公司才能生存。如何看待阿里、騰訊等BAT互聯網企業對金融行業的滲透,戴志康表示,P2P業務包括理財和信貸兩端,純互聯網企業通常從理財端切入,而證大微金融從線下做起,在信貸端更有優勢。當然,證大微金融本身也在進行互聯網平臺的搭建,無論是互聯網公司的金融化還是金融公司的互聯網化,最后都是殊途同歸。
在中國,有大量的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再加上城市白領,數量是千萬級別的,它們的借款需求,是萬億級的市場。戴志康曾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微金融是最好的行業。“金融所有的體系,我最看好P2P。未來金融行業發展的趨勢就是金融脫媒,去中介化。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就是如此。目前雖然集中在小額貸款領域,但未來整個金融行業都會有這樣的變革,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在回答為什么選擇微金融行業作為集團主業的問題時,戴志康表示,在證大集團的評價體系里,經濟效益從來不能脫離社會效益存在。證大集團從來不做只有經濟效應的事情。最有經濟效應的產業和品牌,往往根植于最有社會效益的行業里。證大集團選擇項目,不做“多我不多,少我不少”的事情。
“如果我本身創造的這個產品,不能給大眾提供更好的生活,不能解決現有的社會問題,那我寧愿不做。”戴志康說“幾年前,我說證大要回歸金融主業,我們第一選擇是去做微金融,這是體現我們的價值觀的。中國現有的金融體系是為富人,為大企業服務的。但是真正需要發展的廣大社會底層人士,底層創業者、小微企業,它們沒有得到應有的服務和幫助。所以我首選做小額貸款,做微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