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創作《高山仰止》紀念黃賓虹大師誕辰150周年
(江南雞圣張鐘康在創作《高山仰止》)
江南雞圣張鐘康在中國山水畫大師黃賓虹誕辰150周年之際,精心創作了《高山仰止》以示紀念。
張鐘康說:“前輩黃賓虹大師不僅是我高山仰止的一位畫家、更是我藝術道路上的榜樣,他的山水畫,山川層層深厚,氣勢磅礴,驚世駭俗,這是山水畫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在大師誕辰之際,取大師虹叟筆意創作了《高山仰止》圖,以表達我對大師的仰慕、欽佩之情……”
西泠名家總策劃總導演、資深藝術評論家黃明先生觀賞了張鐘康創作的山水畫《高山仰止》后,贊嘆不止,他說:“筆意老辣、情趣盎然,是張鐘康近年來難得的一幅山水力作……”。《高山仰止》
張鐘康,號榴園軒,現為上海海上書畫名家后裔聯誼會會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金華開明畫院副院長、江南畫院院長、浙江逸仙畫院會員。1954年生于浙江金華,翰墨世家,其父親張華鑫素有“江南雞王”之稱,1933年考入藝術大師劉海粟先生創辦的上海美專主攻國畫。1936年畢業時,他創作的四條屏山水作品與齊白石、劉海粟等大師作品一同被選入“中國現代名畫展覽”,從此名震畫壇,在海派畫家中占得一席之地。
(江南雞圣張鐘康與活動主辦方代表梁仲貴、王賀講述創作思路)
張鐘康的繪畫修養得益于其父親張華鑫的啟蒙,他在師從父親和學習傳統中,致力于探索自己的繪畫語言和對生命力的表現。張鐘康所繪公雞,酷有當年其父風范,甚至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長期被業內及收藏界人士譽為“江南雞圣”。張鐘康畫雞,他不打草稿,素箋攤開后,將筆飽醮墨水,一氣呵成,可謂水墨淋漓,音韻翻滾。張鐘康畫雞,求形同更重神似,一身傲骨,紅冠挺立,在作品中貫注了至大至剛的內在生命與力量,寥寥幾筆,精、氣、神俱到。張鐘康畫雞,形態各異,只只生動,幅幅傳神。他筆下的雞或引頸高唱,或昂首雄視,或兩雄相斗,或母子情深,或閑庭信步,或花徑獨舞,或振翅欲飛,或獨立金雞……
(群雄圖)
讀張鐘康畫作,有種意境邈遠、氣象豐盈,又別開生面、妙趣橫生的感受。著名美術史論家王伯敏這樣評價:張鐘康的作品,大幅清遠小品精妙,且立意新穎,以詩情和文心去感受自然,在看似尋常的題材中,發掘出了引人興味并給人啟示的“象外意”。
(黃賓虹大師像)
黃賓虹(1865-1955),近現代畫家、學者。原籍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生于浙江金華,成長于老家歙縣潭渡村,初名懋質,后改名質,字樸存,號賓虹,別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六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曾從鄭珊,陳崇光等學花鳥。精研傳統與關注寫生齊頭并進,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干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
在中國近現代畫壇上,黃賓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畫家。其黑、密、厚、重的畫風、渾厚華滋的筆墨中,蘊涵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精神與自然內美的美學取向。幾十年來,黃賓虹的繪畫一直受到美術界的廣泛關注,并逐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影響著當今中國畫壇。(撰稿:梁仲貴、王浩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