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武漢市建設大道人民銀行武漢分行門前,平安保代員工與宜信公司員工因爭搶信用貸款客戶引發爭執,最終造成宜信員工一人死亡,兩人受傷的悲劇,成為中國互聯網金融P2P第一血案。
逝者已去,警鐘長鳴。撫去嘆息,透過現象看本質,此次極端事件的背后,向我們揭開的是中國P2P行業這片沒有硝煙的戰場的激烈競爭。P2P網絡借貸,顧名思義,即:投資人(Peer)和借款人(Peer)間的金融信息中介服務,2014年P2P金融如井噴般暴發,一路高歌猛進,各路諸侯魚龍混雜,早已不能用熱浪洶涌來形容。而“武漢事件”則向我們昭示:國內P2P行業的競爭焦點,已從線上投資人的獲取轉移到線下優質借款人的獲取上的比拼。
競爭焦點---優質借款人
據網貸之家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線上P2P平臺的成交規模將突破2500億元,全年成交金額翻了2.5倍,貸款余額已接近900億元,年底有望突破一千億,同比去年增長了近四倍。同時,2014年投資人數達110萬,同比去年增長了3.4倍,借款人數突破40萬,同比去年增長了1.7倍。
P2P作為傳統金融體系的補充,在過去三年里新增了1400多家,一直被看做是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利器,但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40萬P2P借款人相對于全國6000萬家小微企業來說,仍然只是少數,市場潛力很大。但是,在高速發展的P2P行業,借款人的增速僅是投資人增速的1/2,而且屬于高風險的群體。于是,在P2P行業便出現了這樣有趣的現象:一邊大量投資人流轉于各大P2P平臺,不分晝夜網上排隊搶標、秒標;一邊各P2P平臺線下龐大業務人員挖空心思極盡營銷開發借款人;這邊P2P公司總部風控部門又大筆斃掉大量資信不良、材料作假的高風險借款人。
縱觀國內幾大發展較好的P2P平臺,如陸金所、人人貸、有利網等,目前都是“僧多粥少”的現狀,投資人旺盛而優質項目稀缺,整個P2P行業都在經歷供需比例不均的狀況,且各家平臺的借款人與投資人占比,多數集中在1:2至1:7之間,為此,有的P2P平臺把自己之前已經斃掉的項目,重新拿來審核,希望發現潛在的優質項目,頗有一番“瘸子里面挑將軍”韻味。但也有P2P平臺及早布局,及時做好了投資人和借款項目之間的平衡,比如P2P新貴---融通匯信。
P2P線上線下兩步走,孰先發展?
由于國內外金融生態、征信體系的不同,舶來品P2P傳入中國以來,結合國內金融環境,有其自己的特點,不再像Lending Club一樣的純線上模式。無論直營模式的陸金所、宜信,還是加盟模式的翼龍貸,還是和線下地方金融機構合作的有利網、積木盒子模式,都走的是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也成為國內P2P從業者的共識。
金融的核心是風控,純線上P2P模式自己無法控制很多潛在風險,而且隨著交易量的增加,此類風險隱患會幾何倍數增加。純線上模式核心競爭力不強,容易被復制,核心資源的某一端掌握在合作伙伴手中,無法形成閉環。互聯網金融本質還是金融,偏重資產,必須線上線下結合才能順利發展, 換句話說就是P2P平臺的核心競爭力要掌握自己手里。
和傳統互聯網背景P2P公司優先發展線上端不同的是,融通匯信自2012年成立以來,一直發展的是線下業務,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內,融通匯信已發展成為擁有3000多名員工,業務規模覆蓋西北、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區域,在全國50多個主體城市擁有70余家分支機構,服務于近5萬的小微企業主和客戶,擴張迅猛,引起業內的普遍關注。在每一個城市運營部,融通匯信都已成立財富中心和信銷中心,并且不相互交叉,財富中心為P2P的投資人端的理財中心,信銷端為P2P的借款人端的借貸中心。掌握整個P2P產業鏈生態閉環上所有環節,擁有自己團隊,各城市客戶經理挖掘所在城市的優質借款人,面對面接觸,提升客戶滿意度,增加客戶粘著性。
2014年2月,融通匯信線下業務已成熟發展,實現全面盈利,公司高層順勢而為,推出線上P2P平臺---阿朋貸(www.apengdai.com),在大部分P2P平臺進行激烈的線上競爭的情況下,融通匯信則開拓線上線下同步發展,線下充分利用自有70余家門店去尋找優良資產和資金,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和產品體驗,線上阿朋貸吸引廣泛的資金并不斷致力于金融創新,形成一個平衡互補的雙贏局面。目前,阿朋貸獲得中國互聯網金融服務十大影響力品牌,中國小額信貸機構聯席會會員等榮譽,贏得了客戶和業內的一致尊重。
與融通匯信發展路徑相反的有利網,則在線上理財端通道做好之后,又開始走線下小微信貸路線,復制“人人貸”成長之路,跑馬圈地速度之快令人咂舌,據線下圈內人士講,半年內已經開了100家門店。又傳言挖人更是從上海著名線下P2P信而富一口氣“端了”1000人的團隊。而這些舉措,無非通過線下渠道搶占一線優質借款人,尋找盈利改變賺白菜錢的窘境,而賺多了錢也就可以提高一定的風險覆蓋能力。有業內人士稱,所有的P2P平臺最終都會變成金融重資產公司。顯然,這樣的話也在應驗,像盈盈理財這樣工具起家的APP,轉型做通道后線下開始自己做車貸了,更毋用說冠群、恒昌這樣上萬人線下團隊的P2P公司。
與融通匯信相似,傳統線下P2P大佬宜信,在2012年推出了自己的線上平臺---宜人貸,亦是讓宜信普惠金融的理念如虎添翼。
根據平臺經營模式的不同,目前借款人主要有線上和線下兩種來源途徑。既有上述融通匯信、宜信模式---優先重資產發展線下渠道,再推出線上渠道,也有有利網、小牛在線等優先在線上取得影響力,然后掉頭搶占線下資源。但是,單純從優質借款人數量、違約率上來看,融通匯信、宜信優先發展線下信銷端,靠業務人員一線采集數據,篩選優質借款人的模式更勝一籌。融通匯信下一步計劃布局全國,加大線下投資團隊的建設,并通過精確模型積累的大數據進行分析,旨在全國范圍內尋到低風險、優質的借款人。
尋找優質借款人---風控技術哪家強?
互聯網金融公司大多都是由互聯網公司轉型而成的,缺乏專業的管理經驗,對業務流程的風險認識不足,缺乏對資金鏈的管控能力,在資金錯期機制和收益分配機制等方面缺少經驗。比如2011年倒閉的“哈哈貸”,就是因為錯期配置機制設計不合理,沒有協調好資金問題而走投無路;2013年上線一個月即倒閉的“眾貸網”,也是因為整個管理團隊缺乏專業管理能力,開展業務前沒有設計好風險控制機制,最終走上了絕路。
數據顯示2014年1月-8月單月P2P成交額平均為1549.49萬元,而到2014年底廣東省倒閉的34家P2P平臺有14家(38%)的注冊資本小于1000萬元,與其動輒幾千萬的成交量對比,杠桿非常高,平臺承受很高的運營風險,而且這些出身草根的平臺也鮮有足夠的風控實力去應付一兩筆大額借款的逾期,從而導致了大批網貸平臺運營不善,甚至倒閉跑路。
和草根出身P2P公司不同,融通匯信一開始就走的重資產路線,優先拓展線下業務。對于平臺的風險控制,融通匯信信用管理中心副總監李玉柱先生這樣定義:作為一種依托于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間的中介服務模式,P2P業務的核心就在于團隊自身的風險定價能力,即風險管理能力是P2P公司的核心競爭力。P2P風險控制主要指的是風險管理者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目前來看,P2P行業的風險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其一是信用風險。這個風險主要來自于合同經營上,也就是客戶償還出現問題。出現這一情況主要是因為客戶審核不嚴,客戶識別不清楚,對客戶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確定的不清楚,從而造成資金的大面積違約。其二是市場風險。這一風險主要與國家的金融政策、金融市場的變化、市場利率的變化、戰略合作關系的變化有關。其三是從業人員的操作風險。這一風險的出現主要是因為P2P行業的員工不遵守制度,風險教育不夠,風險意識不強,個人約束力不夠,從而存在的有意欺詐產生的風險。其四是平臺的設計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和攻擊,從而形成輿論和社會影響的風險。
簡單而言,P2P風險控制難度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客戶的識別上和產品的定位上。客戶識別上,線下一對一調研審核就顯得尤為重要,產品定位上,則體現為金融產品的設計,投資人收益的定價。融通匯信一直保持這兩項制度的規范,堅持P2P行業的經營原則,保證一對一資金的匹配,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不建資金池,不擔保,不自融投資,自覺地遵守監管部門的經營規范。同時,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制定自己企業的風險控制標準和手段。在發展過程中,堅決不觸碰P2P行業“四條紅線”。不僅如此,在風險控制環節,一直堅持“多維度、多元化、立體化”的風控理念,分別從客群選擇、多重質檢、一城一策、信用授權、催收前置等方面提高風險控制能力,融通匯信所有的客戶都需要經過7級以上審核,以上多重措施保證了融通匯信在行業內的低逾期率,贏得市場考驗。
長遠來看,P2P網貸平臺的風控要發揮互聯網技術和思維所帶來的高效、基于大數據的風險識別和定價能力,進而消化為適合自己平臺的一套風控體系,過濾出更多優質借款人,這樣才能走得長遠。
如何尋找優質借款人?
P2P行業要實現翻倍增長,首當其沖是尋找低風險的借款人群,拉動借款人的增長速度。只有尋找低風險優質的借款人,融資成本才能下降到合理層面,才能真正助推普惠金融的實現。換言之,除了有融資需求的中小企業,還需我們身邊的人,如普通工人、白領、大學生等,都愿意通過P2P平臺借款時,P2P普惠金融的價值才能最大化。
融通匯信目前正在和共青團中央合作,啟動一個面向全國大學生的信用貸款計劃,推進高校2000萬大學生消費金融市場,貸款額度在5000元到1萬元之間,可謂提前占好風口,靜等風來。回顧融通匯信的發展歷程,不求快,不貪大,穩扎穩打步步為營,踏踏實實拓展線下業務,穩穩當當布局線上市場,在2014年P2P跑路不斷這個多事之秋,融通匯信傳來的都是利好消息。剩者為王的P2P行業,看融通匯信步步登山。
目前,P2P借貸受高額融資成本的限制,借款人群主要集中在高風險高收益的人群,還并沒有普及到一般的群體,這也是借款人群增長緩慢的原因。有業內人士稱,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將會撬開行業藍海的閥門,P2P平臺必須逐步實現業務的轉型,通過結合行業大數據,用大數據精準定位用戶,尋找低風險的借款人群。
P2P平臺發展壯大的核心是優質借款人數量的增加。然而,高凈值的優質借款人和企業,其實早被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所壟斷。P2P平臺如何通過互聯網或者通過行業大數據分析,或者像融通匯信一樣通過線下布局,或者整合一條產業鏈上的資源,最終突破傳統方式,建立創新型的發展模式,更便捷、更低成本地發現并吸引優質借款方,使行業實現快速發展,中國互聯網金融之路長路漫漫,還需從業諸君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