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空虛和信仰缺失的普遍現狀是當代農村亟需得到解決的一大課題
圖為湖南湘陰農村文化月80高齡老農民周炳章老人在角逐“農民棋王”比賽中
中年婦女蔣慕平(左二)捧得首屆“農民文學獎”3位古稀老人獲提名獎
“工人、教師、護士、記者都有自己的行業性節日,占全國人口70%的農民卻沒有自己的節日實在難以說通,強烈呼吁設‘農民節’!”在2015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農村文化月活動發起人、內地青年作家張一一表示,雖然近年來國家的惠農政策給農民帶來了不少好處,但農民的精神生活普遍還很空虛,需要得到社會更多的認可、尊重、關注和幫助,“農民節”的設立有利于社會各界對農民有更多的關注和尊重以及樹立農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是中國社會的重中之重,農民問題依然是我國當下最大的民生問題,設立‘農民節’營造尊農重農的社會氛圍很有必要!”
由湖南籍作家張一一發起的“農村文化月”活動被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中國小城鎮文化建設的一次成功實踐”,但張一一經過長時間在農村的社會調研后發現,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雖然得到極大的改善提高,但農村目前的精神文化生活普遍還很空虛,農閑時多數農民“無事可干”是當代農村的一個客觀現狀,而8億多農民作為我國最大的弱勢群體,卻沒有得到社會的足夠重視和更多關愛。張一一認為,設“農民節”有利于形成尊農重農的良好社會氛圍,有利于社會各界群策群力去豐富和完善農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農村文化的繁榮發展,要讓農閑時的農民“有事可忙”,讓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能夠“首尾相顧”,共同努力建設好“美麗鄉村”。張一一表示,“農民節”具體日期可設在每年的3月1日,因為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讓人滿懷憧憬,并可在全國各地舉辦“農村文化活動月”,以一個月相對集中的文化活動來帶動農村文化生活的整體水平。
對于設立“農民節”的呼聲,有網友表示你,“農民節”固然是一個好建議,但更重要是以切實措施改善農民的處境、提高農民的地位,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這就需要徹底改變城鄉兩元結構機制,通過制訂合理的教育、醫療、養老等福利政策,給予農民以城市居民同樣的公民待遇、共享社會的公正公平,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
世界上那些設有農民節的國家:
1.俄羅斯: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農民節”。
2.阿富汗:每年3月21日為“農民節”。
3.緬 甸:每年3月2日為“農民節”。
4.西班牙、坦桑尼亞等其它十多個國家也都設有“農民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