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最大的水果電商——天天果園的創始人王偉和趙國璋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在這個地球上只有我們能把水果生意做好,別人都做不好。”這是來自天天果園的自信。
同學搭配組合掌舵天天果園
采訪時,王偉穿一件灰色V 領羊毛衫,一米八的身體放松地躺在黒色辦公椅里,永遠面帶笑意,看上去是一個很隨和的人。
他的另一位合伙人趙國璋則風格不同,穿襯衫,穿得一絲不茍,下擺系在褲子里,顯出勻稱的腰部。
他們都不到40 歲,這兩個五年前開始一起創業的合伙人其實是大學同學,畢業后各自工作七年,之后又各種機緣巧合碰在一起創立了天天果園,一直到今天。
目前天天果園是中國最大的水果電商,去年銷售額2.4 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比其他所有水果電商的銷售額加在一起還要大。而2015年1月份的銷售額就已經超過1億元。不過,在用戶和水果行業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他們,這跟王偉和趙國璋的性格有關,他們兩個都喜歡做事,不喜歡拋頭露面,更不喜歡講概念。
用心和熱愛是天天果園的源動力
記者問王偉創業有沒什么特別之處時,王偉回答:“你用心做就可以了。過去五年多我哪兒也沒去,加起來不超過七天休息時間,早上六七點就來公司,幾乎天天如此,我女兒都不認識我了。”
在全國建了五個大的水果倉庫,建了天天果園自己的的配送隊伍,開發了幾百個水果品類,這些扎扎實實做出的事情讓他們很自信。” 這是他們在過去五年里的成績單。
在這個地球上只有我們能把水果生意做好,別人都做不好,因為沒人像我們這么愛水果”,他承認這聽上去有點自大,但表示”的確如此”。
天天果園是美國櫻桃專業戶
去年夏天,天天果園在一周內,賣出168 噸櫻桃,最終全平臺一共賣出208 噸的櫻桃。
這件事在整個水果行業引起轟動,在今年的亞洲果蔬展上,天天果園獲得了年度營銷活動大獎,去年這個獎項頒給奇異果巨頭——佳沛公司,頒發給天天果園是第一次。
去年夏天,天天果園第一天面對全國,用預售模式賣櫻桃。他們找到美國西北櫻桃協會一起做這件事,請到時任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先生送出第一份櫻桃。
當櫻桃還長在樹上時,國內就已經有5 萬人下單。這些人在櫻桃被采摘下來的72 小時內拿到產品,那時葉子和梗還是綠色的。
創始人的水果人生
王偉家在上海做了30 年的進口水果生意。經歷了國內水果零售方式的所有演變過程:從最開始的街頭攤點,然后到水果專門店,接著像麥德隆、家樂福這種大型商超出現,水果開始進入大賣場……
他所親身經歷的這30 年,除了培養出對水果的愛,也讓他體會到控制住供應鏈的重要性。他看到,越短的供應鏈意味著對水果的控制力更強,最終的質量也更容易保障。
但還不夠,他想要控制每一個環節。這已經不是傳統線下水果生意可以實現的可能性。
于是像自己配送這件事在王偉看來是像“1+1=2”這種無須討論的常識。商業模式也無須討論。”全做,就這么簡單。不種水果,別的我都干。”他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他對水果的要求。
然而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很大。想象中,他們希望自己的倉庫整潔有序現代化,可現實中倉庫剛租下就不夠用,遑論其他。
2010 年冬天,天天果園第一次跟電視購物合作賣美國紅提,一時間量太大,武寧路幾十平米的倉庫根本裝不下,大量包裝盒、水果都只能在室外。那段時間他們最怕的事情是下雨,每天都祈禱不能下雨。“下雨一切都完了”,趙國璋回憶。
很多事情都是一邊做著一邊學,建冷庫、做配送是一件需要很多錢很多人的事情,他們一開始沒有考慮那么多。”
在開始兩年王偉和趙國璋都送過很長時間的貨,尤其是每年春節期間,當快遞員都回家過年后,作為上海人的這兩個創始人只有自己開車去送,因為他們承諾365 天送貨。王偉記得2011 年春節,他接連送了七天貨,從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七。“覺得送得我全身都要發綠了,累垮了”,他說。
很快他們又推出48 小時無條件退換貨,在很小的時候就對自己做出這種要求,結果是做的很辛苦,同時也覺得很孤獨。
直到2011 年搬到上海張江軟件園,這是創業以來王偉覺得最快樂的時刻之一。這是這家公司第一次被外界認可,并且還拿了創業以來的第一次投資。
接下來事情順利很多,2013 年天天果園拿到SIG 的投資,嚴格意義上說這是這家公司的A 輪投資。“還是一家美元基金”,王偉強調。
被認可,對這家用不同方式做事的公司來說很重要,也為它實現更大的夢想提供支持,我們也期望天天果園能夠更加壯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