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詞作家的成功之路本報記者:孫守廣攝影報道篇一:詞曲譜出新天地{閆松孝和袁小良}中原文化積淀深厚的古城洛陽,歷史上曾經有過武則天勒令百花逆時綻放的奇聞,誰都知道這段歷史故事。但是,今天的洛陽似乎并不甘
農民詞作家的成功之路
篇一:
詞曲譜出新天地

{閆松孝和袁小良}
中原文化積淀深厚的古城洛陽,歷史上曾經有過武則天勒令百花逆時綻放的奇聞,誰都知道這段歷史故事。但是,今天的洛陽似乎并不甘于平靜,因為一位五十多歲的農民詞作家橫空出世,引得千里之外的蘇州評彈大師親自出馬譜曲演唱,轟動姑蘇、洛陽兩地,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一段佳話。
這位洛陽的農民詞作家叫閆松孝,筆名閆陽天。洛陽市洛龍區李樓鎮城角村農民。
為他詞作譜曲、演唱的是著名評彈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蘇州市曲藝家協會主席袁小良。
一位普通農民創作的歌詞如何吸引了知名藝術家的關注?閆松孝和袁小良兩人相隔千里,之前素不相識,一個是生活在黃河岸邊的農民;一個是生活在南國水鄉的評彈大師,他們的結緣實在是充滿了戲劇性。
1 一首《姑蘇行》贏得蘇州評彈大家盛贊
“我爸爸寫了一首《姑蘇行》,想請你們幫忙,譜成評彈,獻給蘇州觀眾。”2013年10月,蘇州網絡電視臺《朝暉幫你忙》節目組接到一個求助電話。
打電話的是閆松孝的大女兒閆麗丹,在主持人朝暉的幫助下,閆松孝創作的歌詞《姑蘇行》走進了袁小良的視野。
在《姑蘇行》中,閆松孝寫道:“名城姑蘇,江南水鄉運河岸。寒山寺,紫煙日照,古塔參天……沐梅雨,上靈巖。園林游,古鎮現。觀小橋流水,風光無限……”
在2013年10月22日播出的《朝暉幫你忙》節目中,袁小良對《姑蘇行》評價頗高,看到歌詞,他的第一句話是“真的蠻好!”節目中,他還即興彈唱了一段《姑蘇行》,表示“剛看(歌詞)就唱,就很有感覺”。
節目播出后,歌詞《姑蘇行》引起蘇州市委宣傳部的關注。經過多方考慮,蘇州市委宣傳部最終選擇了袁小良,委托其為《姑蘇行》譜曲并表演。
2 合作雙贏,情牽洛陽、蘇州
2014年8月,《姑蘇行》評彈版唱響蘇州。消息傳到閆松孝的老家河南洛陽,當地媒體第一時間作了報道,閆松孝一下子成了家鄉名人。隨后,閆松孝將自己創作的《姑蘇行》的姊妹篇《蘇韻》、為洛陽牡丹花會創作的《趕花會》也交給袁小良譜曲、演唱。2015年4月,袁小良譜曲并演唱的評彈《趕花會》在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來臨之際隆重推出,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閆松孝還請人制作了《姑蘇行》、《蘇韻》、《趕花會》蘇州評彈的視頻,將之上傳到《土豆網》、優酷視頻后,點擊量節節攀升,贊譽良多。
這段傳奇佳話不僅助推了閆松孝的成功步伐,而且還促進了洛陽與蘇州兩地文化的交流與發展,為雙方經濟社會的繁榮與進步注入鮮活的正能量。
3 兩地傳佳話,半生坎坷終償夙愿
“他一直癡迷詩詞創作,過了40歲才開始學做農活。”閆松孝的好友、農民書法家高錢三告訴記者。
為了搞好創作,從結婚起,閆松孝就將家里的農活交給妻子,自己一個人外出打工。“打工可以增長見識,豐富閱歷,對創作有好處。”閆松孝說。
直到2000年,閆松孝的兩個女兒先后到蘇州工作,家里的農活實在忙不過來,在妻子的要求下,他開始向鄰居們學習做農活。
功夫不負有心人,閆松孝的詩詞逐漸在各級報刊發表,村里的親友也開始改變對他的看法,稱他為農民詩人。
閆松孝說,他最大的心愿是把洛陽的美展示給更多外地人,借蘇州評彈來宣傳家鄉洛陽。
夢想與現實有時遙遠的不可企及,有時卻又只有一步之遙。收獲了初步成功的喜悅,閆松孝倍感欣喜,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對文學創作矢志不渝的信心。
“生活的坎坷對勇敢者來說,是一種歷練和修行,只有戰勝痛苦和磨難,人的生命才更有價值。”回味往事,閆松孝不無慷慨的喟然長嘆。

4 乘勢而為,百尺竿頭再發力
《姑蘇行》、《趕花會》的成功推出,給閆松孝創作歌詞注入了新的動力。談及未來,閆松孝說,他打算創作一組包含洛陽元素的歌詞,包括白馬寺、關林、龍門石窟等,為宣傳家鄉洛陽再創輝煌。
眼下,閆松孝將多年來創作的歌詞匯集起來,已相繼整理出版了《閆陽天歌詞選》、《閆陽天詩詞選》兩本書。
7月10,閆松孝在接受中國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說,這段時間自己又創作了一些作品亟待推出,他迫切希望能得到音樂大家的幫助與合作。
對于閆松孝來說,詩詞創作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創作的沖動如同家鄉那奔騰咆哮的黃河水,激情澎湃,奔流不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采訪結束,閆松孝吟誦了古人這樣一句話寄其衷腸。因為愛好與堅持,因為夢想與奮斗,閆松孝最終成為了生活的強者。他以自己卓越的才華,為自己的人生開拓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篇二:
逐夢江南,《情依西湖》續新篇
——記著名農民詞作家閆松孝

袁小良演唱《情依西湖》劇照
曾經以一曲《姑蘇行》譽楊蘇州的洛陽農民詞作家閆松孝,近日再度聯手蘇州曲藝家協會主席,評彈大家袁小良先生,推出一曲謳歌人間天堂杭州的評彈作品《情依西湖》,續寫了一出南北文化琴瑟和鳴,水乳交融的新篇章。
洛陽農民詞作家閆松孝多年來致力于歌詞,詩詞創作,頗有建樹。2014年以來,閆松孝和袁小良聯手相繼推出了《姑蘇行》,《蘇韻》,《趕花會》等一系列評彈作品,轟動洛陽,蘇州兩地,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進入2015年之后,閆松孝把目光投向了聞名中外的杭州西湖。為了創作,他曾多次赴杭州觀光旅游,遍訪了西湖的角角落落,蘇堤,斷橋,曲苑風荷,閆松孝一遍遍倘佯其間,用心去傾聽西湖的雅韻風情,用情去感悟那畫橋煙柳,蔥蘢山色和云樹古舟情話,以及諸多美文的描寫。西湖的美景,杭州的滄桑巨變令他思如泉涌,情不可遏。
“神牽魂縈,歲月不居春秋更。久仰地,西湖十景,素負盛名。寰宇皆知天下甲,故事美載杭州城。”執筆在手,多年來對江南名城杭州的仰慕,渴盼之情從他筆尖汩汩而出。
中學時代,《白蛇傳》的凄美故事讓閆松孝回味無窮,唏噓不已。上世紀80年代,酷愛詩歌的他讀過一首描寫西湖景色的詩,其中有句“西子湖畔,垂柳如煙”深深攫取了他的心。想象中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亭臺樓榭,煙柳迷蒙之境亦夢亦幻,總是揮之不去。帶著朝圣般的情結,閆松孝先后十多次來到杭州,尋找記憶中的情景。
斷橋邊,幾度夢回千年故事;蘇堤上,數次凝柳失神憶東坡;在這里,閆松孝神弛古今,思接千載。曲院風荷,柳浪聞鶯,雷峰夕照等西湖十景讓他流連忘返。在這里,閆松孝看到了春日里的西湖楊柳夾岸,艷桃爍爍;目睹了夏日雨后彩虹飛架,湖山沐暉的秀麗風光;傍晚駐足柳絲飄舞的湖堤,聆聽鶯聲清麗,他陶醉了,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多年來魂牽夢繞的夢幻世界。諸多美麗情愫催生出強烈的創作沖動,他捕捉到了激情和靈感,揮毫間,詩情畫意化作一串串流動的音符,奔涌到筆尖恣情宣泄。
“品行糾,德為宗;時空越,畫中行。洗塵雨靜心,曉風驚夢。山青水秀光裕饒,祥和霞映豐景生。今勝昔天堂更輝煌,耀華恒!”由西湖旖旎風光穿越古今,到感嘆杭州城的滄桑巨變。閆松孝抒發了一個北方游子的真切感受,由衷的贊頌杭州人民在改革開放中,經濟建設,環境保護等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打造出“人間天堂”的奇跡。
《情依西湖》評彈的推出,不僅展現了閆松孝的創作實力,也為他文學創作里程的穩步前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又圓了他傾情江南山水,飽覽祖國秀麗山川的多年夢想;并且更加增進了和袁小良等江南評彈界藝術家的良好合作關系。

閆松孝評彈作品視頻截圖
國慶前夕,閆松孝面對中國都市報記者的采訪說: “能為祖國文化的繁榮與發展,為洛陽,蘇州,杭州三地文化的融合與交流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我萬分高興。”
{記者手記}:懷揣著一個美好的憧憬,并且為這個發于心,踐于行的夢想,農民詞作家閆松孝一路拼搏奮進,踏歌而行。流過幾多汗水,他努力中從不覺累;涉過幾多坎坷艱辛,他癡情未改,永不言棄。頑強的意志,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他今天的輝煌。我們相信,已經踏入創作快車道的閆松孝必將取得更加引人矚目的驕人成就。(孫守廣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