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房網數據監控中心顯示,1月30日武漢土地市場的第二場土拍落錘,5宗地塊全部底價成交,位于核心地段的武勝路公交樞紐地塊僅以4520元/平方米的樓面價由香港工展會底價拿得。統計顯示,1月武漢土地市場平淡收場,成交金額僅18億元,同比去年1月驟降47%。掛牌出讓的12宗地塊中,除2宗主城區地塊以外,其他均位于遠城區,雖然多宗出現溢價,但這些地塊多為撤牌后的第二次供地,而競得人也均為政府背景。
2015全國土地市場冷清開場
搜房網數據監控中心顯示,與武漢一樣,2015開年全國多城土地市場平淡開場,地塊以底價成交為主甚至出現流拍。
1月9日,合肥土地市場迎來新年首場土拍,共掛牌出讓4宗地塊,其中肥東兩宗地塊報價均未達到保留底價而流拍;截止至1月27日,天津經營性用地自開年后僅成交4宗,總土地出讓金不足3.3億,首宗環內地塊經延期摘牌后仍慘遭流掛。而去年1月天津成交共計19宗,總土地出讓金近57億元。其中不乏“天拖北地塊”及“華苑地塊”等優質地塊入市,掀起各大房企奪地熱潮;成都雖然在開年第一場土拍中迎來“開門紅”,4宗土地有3宗高溢價成交。然而在剛剛結束的1月29日土拍中,2宗主城區重量級地塊入市,一宗遭流拍,一宗則因故終止。另外,沈陽1月僅賣地4宗,總成交金額低至6.32億,較去年同期驟降86%。
不僅是二線城市,相較于去年,廣州深圳的土地市場同樣略顯冷清。1月深圳共掛牌出讓16宗土地,2宗地塊流拍。由于地塊以工業用地為主,出讓金僅約為49.4億,同比去年同期下降約72%;廣州共掛牌出讓13宗土地,全部底價成交,總計金額59.7億,同比去年下降14%。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63.6萬億元,同比增速為7.4%,這不僅意味著經濟增速較前一年下滑0.3個百分點,同時也是1990年以來最低的數據。在經濟形勢下滑的背景下,全國財政收入增速也創下23年來歷史新低。
而對于部分嚴重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2015年將面臨較大的財政壓力。“三四線城市目前樓市庫存依然高企,開發商拿地愿望進一步下降,是目前全國樓市、地方財政鏈條上最薄弱的一環。”業內人士建議地方政府可通過控制土地出讓的節奏來補充資金。“首先要防止流拍,再爭取更高的溢價。長遠看,最重要的則是提升城市品牌,提高規劃水平。”
2015年一線城市土地市場“首拍”詳情
2015年1.5線城市土地市場“首拍”詳情
北京成標桿房企開年首選
與二三線城市略顯平淡的土地市場不同的是,北京、上海開年即受到標桿房企的熱捧。特別是北京,數據顯示,1月北京土地成交額超過342億,超過武漢2014全年土地出讓金的一半,這也是2014年2月來的最高點。
搜房網數據監控中心顯示,1月5日北京首次土拍迎來“開門紅”。豐臺區亞林西居住區兩宗地塊經過多輪舉牌,最終被招商華潤九龍倉平安聯合體以總價86.9億奪得,樓面價約4.5萬/平,溢價率高達49.5%;僅僅兩日后,掛牌價高達70.7億元的豐臺區花鄉白盆窯地塊,被華潤首開平安聯合體以86.25億元收入囊中,溢價率達22%,而這一總價也打破了由華嘉胡同于2014年8月份創造的74.6億元的總價紀錄;1月30日,昌平區北七家鎮地塊得主公布,綠地集團在激烈的招標中以45.16億元意外戰勝萬科,據估算,該地塊純住宅部分的樓面價約2萬元/平,溢價率約27%。
同日, 上海迎來1月最后一場土拍,青浦區朱家角鎮張家圩路南側地塊掛牌,新華都集團和綠地集團競拍激烈31輪后,最終新華都集團以7.35億元摘得該地,樓面價8233元/平方米,溢價率11%。
“由于大部分三四線城市投資風險大、回報率低,一二線城市已重新成為房企主要陣地。”業內人士分析,北京是房企拿地全面回歸一線城市的縮影。拿地節奏可以看出企業對市場的判斷,由于土地資源的稀缺性,外加房價遠比三四線城市堅挺,一線城市的土地價值在市場冷淡的情況下依然凸顯,預計后市一二線城市拿地競爭將更加劇烈。
房企“組團”拿地開發成趨勢
2014年樓市低迷,中小開發商對行情不樂觀,導致拿地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目前地價對于開發商來說壓力越來越大,土地價格接近在售物業價格的情況已經成為常態。中小開發商根本拿不起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只有“巨無霸”型房企才有能力繼續拿地。因此,為減輕資金壓力和風險,房企聯合拿地成為目前市場趨勢。
自開年以來,北京土地市場中幾乎所有地塊均由房企聯合摘得。1月18日,龍湖首開聯合體以11.25億元拿下朝陽東壩南區地塊,溢價率42%,樓面價3.2萬元/平方米。金石聯合獲得豐臺麗澤金融商務區地塊,總價25.1億元,溢價率39%。北京建工和通州區國資委旗下企業聯合體則獲得通州區永順鎮一宗商業綜合地塊,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總價高達50.4億元。 統計顯示,以華潤與首開、招商的聯合體為例,1月份拿地達到了192.81億元。
不僅是北京,在1月大連首場土拍中,兩宗宅地同樣被沈陽金地天邦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及深圳聯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拿得;2014年杭州土地市場拿地前十的房企中,合作拿地也成為最主要的方式,綠城、平安等和萬科、九龍倉、金地等房企進行聯合的方式完成了土地儲備。而在之前,證大外灘地塊、上海董家渡等“地王”的合作開發模式已成為標桿房企共同拿地共同開發的成功案例。
隨著房企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任何一家房企很難在市場上依靠單打獨斗取得絕對市場競爭優勢,房企間通過合作相互借力成為市場發展趨勢。
“以北京上海來說,動輒4,5萬的樓面地價,成立聯合體大大減輕資金壓力,同時能共擔項目風險。”業內人士分析,另外目標地塊產品類型比較多樣,比如有住宅有商業寫字樓或者其他,聯合體可以利用各家地產商開發優勢,將產品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