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山大叔徹底退休,曾被成為所有華人共同“年夜飯”的春晚,也開始每況愈下。雖然每年央視都在高喊創新,但從主持人到節目編排始終乏善可陳的“主旋律”風格,在互聯網、特別是手機媒體的步步緊逼下,日益顯現出手足無措的昨日黃花之感。
不少網友已紛紛在微信上調侃:面對這種“油頭粉面”的老套春晚形式,只能跟家人喝“十花湯”去去膩了!
三十年滄海桑田,惟春晚不變
在大量優秀主持人紛紛出走的環境下,曾高高在上的央視,也不得不開始放低姿態,在“尚能飯否”的老將里尋求支持。于是,當我們再度看見朱軍、董卿、康輝、撒貝寧、李思思、畢福劍、朱迅這些“老朋友”時,恐怕太多的70、80后心里,都會暗嘆一聲:走過30年,天下早已滄海桑田,不變的,惟有“春晚”!
“我是跟著春晚一起長大的,說起來,我們算同齡”。
83年出生的網友“那夜花開”在微博里表示,自己兒時,每逢除夕,跟著家人和面包餃子、在院子里堆雪人放鞭炮、跟著春晚一起倒數、躲在被窩偷偷數著壓歲錢,是每年最快樂的日子。
“一直覺得,自己在心里始終沒有長大,童年的快樂似乎并沒走遠,但看看現實,自己都已經變成了別人嘴里的大叔,春晚也早已風光不再,只能感嘆,歲月不饒人那!”
很多網友對他的感慨集體點贊,不少人留言,“玩著手機、IPAD長大的90、95后,有幾個還看春晚的?”
但也有網友表示不同意見,認為春晚雖然節目缺乏新意,但畢竟是幾十年形成的文化現象,是除夕夜必不可少的年夜飯“大菜”,可能自己并不會從頭看到尾,但開著電視聽著那些熟悉的聲音和跨年倒數,才有真正的“年味”。
春晚有點“膩”?網友有“奇招”
不論80后們在心底如何懷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畢竟還是讓春晚劇組倍感力不從心。雷打不動的本山大叔退了,曇花一現的郭德綱沉默了,擅于制造“奇跡”的劉謙收山了,當一個偌大的春晚舞臺,只能靠開心麻花、嘻哈包袱鋪的幾個小伙子插科打諢時,這場央視的“年度大考”分數如何,大家早已心里有數。
“更多時候,就是陪著爸媽看看,演得什么對我們來說已不重要,一家人永遠在一起,開心、平安、團圓才最重要!”
也有網友笑稱,春晚就像年夜飯上的魚肉,雖然做法略有不同,但年年吃,再好的東西也會膩,“還好我提前買了兩大箱十花湯,隨時來一罐,怎么油膩都不懼!”
作為近兩年迅速火起來的新一代功能性飲品,“十花湯”在白領群體中口碑反響相當不錯。其“去油”的功能訴求,借助央視廣告、《爸爸去哪兒2》等媒介得以迅速傳播,“怕油膩,就喝十花湯”的口號,眼下已絲毫不遜于耳熟能詳的“加多寶”。
“十花湯的口味比較清淡,去油解膩的效果挺好,過年天天聚餐,大魚大肉少不了,幾天下來就已經積食了,所以從去年開始,每年我都會買兩箱十花湯備著,除了自己喝,也會給親戚朋友送一些。反正過年都要買飲料,不如就多喝點健康的。”
羊年神清氣爽,春節喝出健康
網友們的心態,恰恰應了“十花湯”創始人錢毅的初衷。
“把人類的健康問題在餐桌上解決”,是錢毅打造“十花湯”這款飲品的終極目標。在錢毅看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隱患重重,無論是食品安全性、飲食習慣還是作息規律,都難以盡如人意。但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又讓現代人難以有效調節,一旦選用良莠不齊的各類保健品,又很可能讓本已不堪重負的身體雪上加霜。
“老祖宗最講求藥食同源,只要方法對,幾乎所有的健康問題,都能在餐桌上得到解決。”
“十花湯”正是為此而生,其富含的葛根、萊菔子、羅漢果、山楂等成分,均為出色的藥食同源植物,在消食化油、醒酒護肝、清臟潤肺、美容養顏等方面享有盛譽。營養學家認為,每餐一罐“十花湯”,對化解體內多余油脂,減輕肝腎負擔,調理睡眠、改善皮膚,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中國人最愛在春節期間放開肚皮吃喝,每年節后,因飲食無度而就醫的人都會猛增。真心建議大家都在家里準備一箱十花湯,餐后、酒后喝一罐,讓腸胃更清爽,讓節日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