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3.15晚會的落幕,4S店小病大修的“行業潛規則”浮出了水面。一個點火線圈插頭松動的簡單故障,被4S店要求更換火花塞等各種配件,而高端品牌的維修費報價近萬元。汽車維修中遇到的“小病大修”,一時間讓很多車主有了“共同語言”。
在3月13日舉辦的重慶汽車維修質量服務月大型現場咨詢服務活動上,車主黃先生說,他的車最近偶爾踩急剎車后會發生熄火,于是他先后把車開到3家汽修店進行檢查。第一家說是由于自動變速器故障,差不多要收6000多元維修費;第二家說是真空管破裂導致的熄火,可能要花200多元進行更換;第三家說就是繼電器接觸不良導致的熄火,他采納了第三家的建議,幾十元換了就好了。
溫州都市報記者曾就汽車銷售與維修等服務,暗訪12家汽車4S店和修理廠,結果僅3家能準確找出車輛故障所在,沒有隱瞞或夸大問題。
而在深圳新聞網發起的汽修調查中,收集1716條統計數據顯示,超過六成的網友稱修車被宰過。
汽車行業以換代修的現象屢見不鮮,原因何在?
記者總結多位專業人士的分析意見得出,從行業角度看,一方面是相關法律法規對汽車維修企業的約束不到位;另一方面,缺乏公平公正的第三方監管機構和標準;此外,4S店的壟斷也是造成以換代修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從企業角度看,深圳長龍汽修中心總經理蔡長龍表示,“汽修行業的配件有60%利潤是被配件商拿走了。深圳汽修行業有3000多家,真正能夠賺錢的并不多。”
此外,低底薪、高提成的工資結構,也讓汽修顧問更傾向于向車主推薦以換代修的處理方案。
那么,汽車維修行業以換代修的問題怎么破?
“很簡單,換個思路,把‘以換代修’調整為‘以修代換’。”杭州小拇指汽車維修連鎖相關負責人介紹,靠汽車微修、快修起家的小拇指經營思路就很獨特,“能維修的配件,在確保使用安全的前提下盡量不換。”
“從消費者角度出發,能修不換,一方面可以節約消費者的時間和費用;另一方面,誠信經營也讓汽修企業獲得了客戶的信任和尊重;此外,以修代換還是綠色汽修理念的一種體現,都說汽車行業要節能減排,汽修行業更是如此。”
據業內人士介紹,多數情況下,車主在汽修店維修受損車輛,不少維修人員為了多拿提成,更傾向于向車主推薦更換其中的配件,比如擋風玻璃,價格在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而保險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年擋風玻璃的破損率為汽車總量的15%以上,其中的50%是可以修復的。如果僅因一個微小破損就在4S店換掉整塊玻璃,不但價格不菲,而且造成漏風、漏水的風險高達20%,此外,因為擋風玻璃兩層玻璃之間的PVE膠是污染源,作為垃圾進行填埋處理會造成永久性的土壤污染。
“沒想到擋風玻璃還能修補。”杭州的一位車主陳先生采納了小拇指汽車維修連鎖五福店的建議,只對輕微受損的擋風玻璃進行了修復。
據五福店經理介紹,小拇指汽車維修連鎖的擋風玻璃修復技術,可以對汽車擋風玻璃上硬幣大小的破洞或20厘米長的裂縫進行修復,可以恢復原裝玻璃90%以上的視覺效果,不僅能為車主節省維修費用,還能恢復原裝玻璃的功能。
據了解,小拇指汽車維修連鎖成立10年間,在全國各地已經擁有了700余家門店,累計為380萬車主提供了汽車快修、微修服務。但小拇指僅靠“以修代換”就能實現這樣的規模嗎?
“是企業愿景和價值觀。”
小拇指汽車維修連鎖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小拇指的目標是‘做汽車后市場最受尊敬的品牌’”,這就決定了誠信經營是其必然選擇。記者向這家連鎖企業的多位加盟商了解,他們加盟小拇指的原因除了市場前景吸引人,無一例外是被其“認真做事業”的企業文化所吸引。
在3.15曝光行業黑幕的風口浪尖,是貪圖一時利益,還是用良心鑄就口碑贏得用戶信任,這成為汽修行業從業者們需要思考的大問題。
“隨著中國汽車平均車齡的上升,維修與車險業務逐漸脫離4S體系是必然趨勢。”業內人士預言,未來10年,以服務和用戶體驗為出發點的汽車維修連鎖企業將贏得更多的市場話語權。
而在服務和體驗的基礎上,贏得用戶的心,或許能為汽修企業帶來更多。